清和(晋江5.5万收藏)_第21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8节 (第3/3页)

抢劫?直接抄你老窝,烧你房子!

    北元他都收拾了,还收拾不了一下小小的岛国?

    朱棣下定决心要收拾谁,注定不会雷声大雨点小,高举轻放。拳头砸下来,绝对一下见血。况且,对于在他登基之后,始终没来朝贺的日本,朱棣很是看不顺眼。

    看不顺眼怎么做?

    两个字,收拾。

    四个字,狠狠收拾。

    倭寇侵扰,胆敢无视新皇,不来朝贡,两者加在一起,给了朱棣足够理由收拾这群矮子。

    船队出发之前,永乐帝特意召见了郑和王景弘,令两人抵达日本之后,明确传达他的意思。

    倭寇的问题很闹心,明朝天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鉴于以往种种不愉快,日本必须给明朝一个满意的答复。

    识相的,道歉,赔款,交人,一个也不能少!

    这些话,一字不漏的写进了诏书里。

    道理是对本国人讲的,蔖尔小国,诸多蛮夷,不识教化,该收拾就不能手软。

    郑和王景弘齐声应诺,表示定会遵照天子之意,一字不漏的向日本宣示天子诏令。

    永乐帝很满意,放下笔,盖上印玺,随后又多加了一句,“若其不能自行剿寇,治以本国之法,明言告知,朕将派兵,治以上国之令!”

    这话说得是相当不客气。

    翻译过来就是,让日本人眼睛擦亮点,掂量一下自己的斤两,最好识相点,自动自觉把倭寇的问题解决了,再道歉赔款,自然万事太平。

    不识相的话,朕就要动手了。

    枪炮无眼,不慎打到了人,砸塌了房子,误伤些花花草草,在所难免。介于日本政府种种不合作的态度,因此造成的一切严重后果,都要由日本负责!

    郑和王景弘再次应诺。

    负责记录天子起居的史官很是苦恼,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才郑重下笔,将此事记录下来。

    职业道德要求他实事求是,但考虑到国际影响,下笔还是经过了润色。

    毕竟,上国天子威胁恐吓,口口声声要用拳头讲道理,委实不利于大明的对外形象。

    华夏是礼仪之邦,讲究的是以理服人,以德服人。

    若要以力服人,必须要春秋一下。

    在史官陛下,朱棣的一番霸权之语,被春秋成了“使其自行剿寇,治以本国之法”十二个字,留存后世。

    对此,日本掌权的源氏会如何想,会不会抗议明朝实行霸权主义,欺压友善邻邦,还大肆篡改历史,就不是史官考虑的问题了。

    甭管经过了几百年,有一个道理始终通行。

    国力强盛,才有说话的底气。国家强大了,民族强盛了,说天阳是方的都有人相信。

    永乐时期的大明,概括总结起来,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胆敢犯大明疆土者,杀!

    没实际行动,只是想想?那也不行!灭了敢实际行动的,回头就到你地盘上去宣誓主权。

    敢不服?那就打到你服为止!

    永乐帝不是个好人,和老爹一样,在历史上留下了好杀之名。但他却是个称职的皇帝。正是他手中的长刀,杀出了一个四夷臣服,万邦来朝的华夏盛世!

    身负皇命,有天子作为后盾,郑和相当有底气,自然不会对日本客气。加上晕船造成的不良反应,郑公公更加没心思和这些倭寇玩以德服人的把戏。

    赵院判的药虽好,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即使不会吐得昏天黑地,头疼晕眩,走路发飘,看人重影的问题依旧不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