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7节 (第2/3页)
启程前往安南。 孟清和特地从李大令手中抽调三名熟悉路况的衙役,并请两名土官帮忙,送杨铎等人沿大军前进的方向追去。 “大军有讯,多邦城已克。” 都指挥蔡福运送伤兵和战利品的队伍仍在路上,报讯的哨骑先一步抵达广西。李县令闻听消息,立刻赶往孟清和处,恰好朱能被请来商量筹集军粮一事,见到风风火火赶来的李庆青,孟清和双眼瞬进一亮。 李氏一族能扎根于此,同周边藩国相处“融洽”,与邻近土官同样结下深厚友谊,且对大军征讨安南的路线和情报工作多有帮助,定然对占城,暹罗,老挝等番邦也不陌生。如此,想要成事,少不得请他帮忙。 时间紧迫,孟清和没心思多绕弯子,同李县令问好之后,立刻抛出一个炸雷。 “本官听闻,李大令同行走于番邦的商人颇有交情,可是实情?” 商人出入国境,路引盘查十分严格,如果没有李家这样的大族庇佑,沿途的土官和关卡就够他们喝上一壶,再惨点,血本无归,把命丢掉都有可能。 自锦衣卫带来天子手谕,李庆青对孟清和已是心服口服。 能将“私活”过了明路,还得到天子许诺“可便宜行事”,不是寻常人能够做到,完全可以证明兴宁伯皇宠之深。 朝中有人好办事。 作为凭祥土豪,一县之令,李庆青十分想同孟清和做朋友。 孟清和无时无刻不在想方设法抱住天子大腿,丝毫没有察觉到,在地方官员眼中,他的金字招牌已是闪闪发亮,荣登可抱大腿前十名。 如李县令这般土豪,自然首当其冲。挚交不敢奢望,酒肉朋友就很不错。 兴宁伯到凭祥几月,思明府上下都跟着发财。李氏族长同当地有势力的土官豪族无不感叹,比起兴宁伯,自己当真是白长了一对招子。整日对着金山,从没想过挖一铲子。 四处可见的林木也能赚大钱,拎着斧子到邻居家砍几下就能换回盐巴和铜钱,完全是天上掉馅饼,直接砸脑门上,抹了一脸的油。 本以为是私下里发财,做一票大的就算完。不料兴宁伯本领通天,将此事奏到天子面前,收购的木材价值再翻倍,上等木料还将直接运送到北京,充营造宫殿之用。 老天! 确定消息属实,参与此事的豪族土官都是倍感荣幸。有不少年富力强的土官,扛起斧子,带着儿子,亲自跑到安南的地界砍树伐木。 下斧子之前,务必要请有经验的老人观测一下树龄和树貌,说不准,自己砍的这棵树就能用到皇城的哪座宫室。可以同族人炫耀不说,记录下来传给子孙,也是家族的资本。 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商人终于坐不住了。 之前,这事是兴宁伯同凭祥县令的私人行为,虽有成国公的支持,终究不是百分百安全。而今锦衣卫驾临,传达天子手谕,兴宁伯无过有功,这笔生意定然是稳赚不赔,不趁早行动,黄花菜都凉了。 兴宁伯太高大上,轻易搭不上关系。 李大令是凭祥本地土豪,托一托关系,走走门路,拉拉交情,毫无压力。 一时之间,李家宾客盈门,李庆青几次被热情的商人堵在门里。 明朝商人还算好,番邦行商不识礼仪,连送礼都送出不少笑话。 架不住族长要求,李庆青只能到孟清和处探探口风。不保证人人吃肉,给两碗汤,几根带点肉的骨头,也是一笔小财,多少能还了人情。 不曾想,没等他开口,孟清和先扔出一个惊雷。 成国公坐在一旁,笑得高深莫测,很有成竹在胸,老子什么都清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