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03节 (第2/2页)
的木材下手,还险些瞒住了朝廷,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办到,背后的能量绝对不小。理所当然,获利的人更不会少。 突然把这件事掀开,无异于捅了马蜂窝,掐断了这些人的财路。 主动投案,写好的供词,锦衣狱…… 突然,朱棣似乎想明白了什么。 难怪孟清和主动跑锦衣狱中呆着,因为那里最安全。 这样的事,兴宁伯之前不就做过一次? 聪明?果真聪明。 气人?着实气人。 按着额角,永乐帝当真怒也不是,笑也不是。 “杨铎。” “臣在。” “兴宁伯暂押诏狱,单独关押,不许动刑。待事情查明,随驾北巡。” 翻译过来,兴宁伯是朕罩着的,关在诏狱中只是暂时,安排一个单间好好伺候。朕来日北巡,还要他伴驾。 “臣遵旨。” “至于孟氏族人,”朱棣拧了一下眉毛,“查主犯,发开平全宁等卫戍边,收其全部家产。从犯发遵化炒铁,令其返还抢占田地。不论罪者,每日诵读太祖御制大诰,以修身养德。” “是!” “这件事由锦衣卫办,不必上报刑部。” “是!” “查案时,莫要惊扰到兴宁伯家人,违者以罪论。” “臣遵旨!” 刚议定,又有宦官在暖阁外禀报,征讨安南大军班师回朝,飞驰来报,已近城外三十里。 永乐帝先是一喜,随即又是一皱眉。 大军回来了,定国公班师了,兴宁伯却跑锦衣狱中住着去了…… 上次孟清和入住刑部大牢,沈瑄强住进去,差点把刑部的牢房拆了。北京刑部尚书堵了户部尚书一个多月,就为刑部大牢的重建费用。 这次不是刑部大牢,而是锦衣狱。 要是沈瑄把锦衣狱拆了,户部绝不会掏钱。南京北京都没得商量。 动内库? 虽说他不差钱,可也不能这么浪费。 捏了捏额角,朱棣头疼。 “杨铎。” “臣在。” “诏狱数年未曾修缮,还结实否?” 杨铎不解。 “比起北京刑部大牢如何?” 北京刑部大牢? 半空一个响雷,杨铎悟了。 想起定国公之前的丰功伟绩,杨指挥使瞬间脸绿了。 北京刑部尚书还能到郁司徒家门前蹲点。他呢?派人趴夏司徒家房梁还是向天子伸手? 想想至今没获批准的加薪条子,杨指挥使垂眸,第一次有了把“犯人”从诏狱里丢出去的冲动。 京城三十里外,沈瑄策马行在大军之前,黑色的铠甲,在夕阳的映衬下,似泛起一片血光。 第一百九十八章 定国公威武 征讨安南大军班师回京,天子率汉王赵王及文武百官出城门二十里亲迎。 各色旗帜迎风飞舞,最醒目的,是立于正中,天子亲赐的中军大纛。 沈瑄拍马上前,相距十余步,翻身下马,单手按刀,朗声道:“臣幸不辱皇命,仰天子之威,荡平贼寇!陛下万岁!” 大军以长枪顿地,齐声高呼,“陛下万岁!” 铠甲摩擦声,伴着士兵低沉雄壮的吼声,直冲云霄,回响风中。 朱棣大笑,“好!” 成国公病重,无法带兵,定国公未让朱棣和三军将士失望,率领明军一路披荆斩棘,所向披靡,直捣安南京师。黎季牦父子及黎氏伪政权下群臣死的死,降的降,余者多被生擒。躲入深山,乘船出海,都未能逃过明军张开的大网。 侥幸破开网口,等着他们的却不是生天之路,而是更加恨黎氏入骨的当地土人。 柳升进京献俘,只押首恶。征讨大军回朝,不只押来漏网之鱼,同行还有七千余安南匠人,九千余当地孝廉儒生,均为心向大明,有才学,能通汉文者。南策州土官和交趾境内土司头目,多遣亲子或族人随大军入京朝贡,献上方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