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5节 (第1/2页)
难怪能和锦衣卫做朋友,兴宁伯果真了不起! 中军大帐中,徐辉祖写就送往京城的奏疏,放下笔,看向站在下首的沈瑄。 “真能让那鞑靼人开口?” 不等沈瑄回答,帐外亲兵回报,左军副将兴宁伯求见。 “进来。” 徐辉祖的声音有些沙哑,在草原上转悠了两个月,一直找不到鞑靼主力,他也着急得上火。 亲卫放行,孟清和大步走进帐中,行礼道:“属下参见总戎!” “免。”徐辉祖抬首,“可问出了什么?” “回总戎,尚未。” 徐辉祖有些失望,却也能够理解。连锦衣卫都搞不定,凭他一个武将,想让人开口,也是为难。 “总戎,属下虽未问出鞑靼所在,却知他出自阿苏特部。临时想出一计,或可借此寻到鞑主力踪迹。” “讲。” “属下请总戎准许,放了那个鞑靼百夫长。” “放了?” “放了他,暗中遣人跟着他。”孟清和道,“若属下没有料错,前方应还有鞑靼的小股骑兵。” 徐辉祖和沈瑄同时目光一凛,“你是说?” “鞑靼的地盘就这么大,再跑又能跑去哪里?”孟清和道,“西边有瓦剌,西南有哈密,北边是荒原,无论往哪里跑,结果都可能是死路一条。” “继续讲。” “属下一直在想,若属下是阿鲁台,当如何应对眼前困境。唯一的办法就是设下圈套,引对手落入陷阱,聚而围歼,以增胜算。” “可有实据?” “并无实据。”孟清和道,“这只是属下的猜测。若前方再遇上小股的鞑靼骑兵,且一触即溃,鞑靼设伏可能性便高达五成。趁遇鞑靼骑兵时放出被俘之人,令他同鞑靼汇合,或许能找到阿苏特部,进而找到阿鲁台和本雅失里所在。” 徐辉祖点头,“本帅知道了。你暂且退下。” “是。” 意见没有被当场采纳,孟清和并不气馁,该说的话说了,总会有用处。 遇到鞑靼的小股骑兵,他才猛然间想起,历史上,淇国公是怎么败在鞑靼手中。 阿鲁台的计策并不高明,却相当有针对性。以弱示敌,引明朝军长途奔袭,进入包围圈,借人困马乏之时一举围歼。即使有永乐帝的提醒,淇国公一样中计。 蝴蝶效应之下,征沙漠的总兵官变成徐辉祖,率领鞑靼对抗明朝的仍旧是阿鲁台和本雅失里。 同样的计策,是否会再用一次? 反正历史都已经发生了改变,说不定郑和都找到美洲大陆了,蝴蝶再扇几下翅膀,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他不了解魏国公,可他了解沈瑄。他相信,只要提出一个线头,以这两位国公爷的军事水平,阿鲁台玩出花来,照样一脚踩扁。至于那个鞑靼千夫长,可以当做留的后手。被识破也没关系,不过耽误几天的功夫。 两个月都过去了,短短几天,不在话下。 孟清和离开后,魏国公同定国公商议一番,当即升帐,召五军主将前来议事。 翌日,大军于拂晓开拔,鞑靼百夫长被捆在了马车上,随大军一同前进。 策马走到沈瑄身边,孟清和很想问一句,总戎究竟定下了什么章程。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 国公爷不说,定然有他的道理,该告诉他的时候,想必不会继续瞒着他。 正午十分,大军行进的速度突然慢了下来,斥候回报,前方五十里发现鞑靼骑兵踪迹、 孟清和拉住缰绳,一种未名的激动在心中蔓延,嘴唇都有些发干。 “国公爷,现在放人?” “不急。”沈瑄单手按住刀柄,玄色头盔之下,眉峰如刀,杀气凛然,“总戎有令,将计就计。此人何时放,等军令即可。” 将计就计? 孟清和眼珠子转了转,下意识看向身后。 不知何时,左军队尾已少了一截。 包围和反包围? 孟清和恍然,随即汗颜。 文献史书终归是死的,创造历史的却是活生生的人。 他没资格骄傲,更不应该飘飘然。比起熟通军事谋略的统帅将官,他还差得很远。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大胜一 阿鲁台的安排很到位,扮演诱敌角色的鞑靼骑兵十分敬业。 十天时间里,征讨大军先后遇到四支鞑靼骑兵,均为两三百骑,披甲执锐,貌似勇猛,却一触即溃。 兀良哈斥候发现两处营地,帐篷和锅灶的痕迹犹在。为让明军相信鞑靼的主力就在前方,阿鲁台大手笔的送出一个重量级俘虏,本雅失里帐下尚书。 比起之前抓到的百夫长,这名鞑靼尚书的级别更高,掌握的情报定然也更多。 做了明军俘虏,鞑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