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3节  (第2/2页)
此时,百户所厨房的组长杨巧巧急急来报:“营长!有人往我们的水里下毒,塘里的鱼全都翻白了!”    作者有话要说:  1大老倌,对大地主的称呼。  倌,小臣。  方言里有指对丈夫的称呼,例如管平波唤窦宏朗为老倌。  亦有对中老年男性的称呼,与北方“老爹”“大爹”类似。  算是民间的一种客气的尊称。    第90章 下蛊挖心    第138章 下蛊    管平波赶到水塘边,才放下去的、幼小的鱼苗漂浮在水面上。    水塘围了一圈人,养殖组的王小四出身贫寒,最见不得此事,咬牙切齿的用土话骂出一串串的诅咒。    同样立在水边的陆观颐神情严肃,百户所有着完善的水利设施,可供所内生活所需。    古人不曾听过自来水,却有着类似的概念。    诸如窦家,便修建了绕屋而过的水渠。    水从山间引下,蜿蜒过家家户户,最后汇聚在水塘。    下毒是很古早的手段,但如此大的水量,能药死整塘鱼,那便非一般的人可以做到。    休说诸如砒。霜之类的毒物难以买到,便是有人肯卖,精穷的石竹人,也是买不起的。    这不是井中投毒,一包药完事。    而所内门户极严,吃穿用度不是自给自足,便是统一交易;所内战兵、后勤等闲不得随意出入,奉公办事则有对牌、有登记。    如此,所内下毒不是说全无可能,至少可能性十分低。    不是所内,只能是所外的源头了。    百户所内,除便捷的水利设施外,还有水井。    陆观颐果断下令,暂停从渠中取水,改用井水。    一则是告之众人水源不止一处,稍安勿躁;二则是井水挑取不便,已习惯洗手洗澡的老虎营,在水渠不能使用时,要想尽办法取水存水。    思路一转,便没空纠结诸如谁下毒之类容易人心浮动的问题。    管平波听见陆观颐的处置,暗自点头。    顺势补充了一句:“一二旗队分工协作,不要一窝蜂的排队打水,浪费时间。    按组接力,我看哪个队挑的水又快又好,且不洒的满地都是。”    内部竞争意识,是管平波极力培养的。    闻得此言,看热闹的队长哪里呆的住,立刻吆五喝六,凑在一处商议对策。    百户所内有水渠,蓄水的装置自然不多。    想要解决一整队人的洗漱卫生问题,首先就得找到水缸。    奈何今日无集市,战兵也无故不得出门,加之囊中羞涩,思来想去,只好又打竹子的主意。    各队派人同陆观颐申请去后山砍竹子,又打层架安放竹桶,忙的不亦乐乎。    陆观颐爽快批假后,才跟着管平波进入办公区。    一同进来的还有韦高义与潘志文。    待各自坐下,韦高义率先开口道:“此事有蹊跷!”    陆观颐道:“目的似不在毒死人。”    韦高义点头道:“百户所一直有养鱼,下毒却要悄没声息。    死了那多鱼,傻子都知道水不能喝了。”    管平波却道:“吩咐下去,死鱼一律在所内挖深坑掩埋,一条都不得出所!”    陆观颐惊讶道:“为何?”    管平波道:“百姓饥饿已久,我们冷不丁的丢出那多死鱼,他们必会捡回去吃。    到时出了人命,不是我们的错,也是我们的错了。”    潘志文不满的道:“他们自己寻死,与我们有什么相干?赖到我们头上,不是无赖么?”    管平波道:“倘或你日后成家养了儿子,却把老鼠药放在他能够着的地方,致使他误食而死,谁之过?”    潘志文一噎,又辩解道:“可他们不是孩子!”    管平波面容严肃的道:“何为父母官?治理一个地方,凡事想在头里,防微杜渐。    临民之官,布德宣威、征收赋税、征集兵员、维持秩序与治安、遇太平则兴教化、遇灾荒则赈粮草,桩桩件件,皆理所当然。    我从未说过占山为王之言,统治一个地方,更不能似你这般说些推卸责任的话。    他们不是孩子,你便不管不顾,那他们甚都自己管了,何必缴税于朝廷?小国寡民岂不更爽快?”    说毕,管平波不理会潘志文,吩咐道:“观颐且先令人捞鱼。”    陆观颐应了,出门寻了下属,如此这般的说了一回,又折回屋内,开门见山的道:“你觉得是谁做的?”    管平波摇头:“水源在外头,我们又没开天眼,想查此事,无异于大海捞针。    为今之计,只得派人轮番守卫水源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