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皇帝缺钱了 (第2/3页)
类,列入“七科谪”加以严惩。 除了在古代的父系氏族社会,天子娶十二女、诸侯娶九女、达官贵人一妻多妾,被看作是理所当然,男人凌驾于女人之上,是家庭的主心骨,被看作是天经地义,而男子“嫁”到女方家为赘婿,阴阳颠倒,受女方驾驭,是极其低贱的,为世人所不齿这些原因之外。 秦汉乃至魏晋都禁止赘婿出现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税收。 打个比方。 张三有三个女儿,李四有三个儿子。 按照律法来说,李四的这三个儿子,娶妻之后都是要立户的,也就是独立出去。 如果李四的三个儿子都到张三家里做了赘婿,那原本应该有的三个户头,就全没了。 李四的三个儿子,都与张三算一个户口。 也就是说,不用交税。 孟姜女哭长城,他夫君就是赘婿,所以被发配去修长城了。 赘婿在这个时代,就相当于漏税的行为,律法自然不容忍。 世家现在的情况,也大致相同。 部曲,奴仆,佃户,都归在主人家,他们向主人家交税即可,不用向朝廷交税。 而主人交的税,又不包括这些奴仆的。 一来二往之下,这些奴仆佃户便成了黑户了。 一听到王生说有办法,司马遹马上就精神起来了。 这皇宫年久失修,尤其是太极殿,原本是司马衷居住的地方,但司马衷是个傻子,对太极殿虽然有维护,但也仅仅是维护而已。 远没有原来长秋宫的那般奢华。 司马遹想要大修皇宫,再修缮洛阳郊外的行宫。 他今年可打算去邙山田猎,因此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他将自己的想法与少府一说,后者给皇帝算了一笔账。 这笔账很长,很臭,司马遹听了一个时辰都没听完。 但这又长又臭的账,却是给他传递了一个十分明显的信号。 没钱。 皇帝也有缺钱的时候。 这也是司马遹始料未及的事情。 所以他要搞钱。 当然,卖官鬻爵这种事情,他是不会做的。 汉之桓帝灵帝的教训在先,司马遹不可能自己给自己挖坑。 税收源头都在户头上,在人口上,司马遹花费了不少的心力于其中,就是要将世家从他手上抢的钱给抢回来。 试想若是天下多了两百万户,少府岂会缺钱? 朝廷岂会缺钱? 有了钱之后,对付宗王岂不简单了许多? “爱卿有主意,可细细道来。” 皇帝要做的,就是人口普查。 但在这个时代做人口普查,并不容易。 首先一点,这就是触及到了世家的利益。 世家肯定不会将自己原来就有的好处送给皇帝的。 人是一个很实际的动物。 俗话说得好,断人财路,无异于杀人父母。 而司马遹要做的事情,无疑是要将世家的父母全杀了。 岂会容易? 王生斟酌了一下,还是把方法说出来了。 “陛下要用软的,还是硬的?” 软的? 硬的? 司马遹愣了一下,问道:“何谓软,何谓硬?” 王生也不卖关子了,直接说道:“软的时间需要长一些,陛下掌盐铁,只需要看一郡之地一月或者一年用盐铁的数量,便可知道一郡大体上有多少人,届时陛下在那郡县中报出人数,让世家自己定夺,谓之软。” 盐是必需品,每个人都要用的。 这个方法可以粗略的解决地方的人口问题。 但是... 世家也要配合。 也就是说,最后的人数,可能也是不确定的。 之所以说软,是因为皇帝可以少报一些人数,世家也更容易接受一些。 司马遹只是微微思索一番,接着问道:“软的方法是如此,何谓硬?” “若陛下用硬,臣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大索貌阅,第二种是输籍定样。” “何为大索貌阅,又何为输籍定样。” 这两个名字一出来,司马遹就觉得十分正式了,整个人也不禁认真起来了。 “所谓大索貌阅,便是阅其貌以验老小之实。即检阅人口的形貌,查核有无低报年龄及伪报老病的种种情况。并规定户口不实者,里正流配远方;大功(堂兄弟)以下,皆令另立户籍,以防隐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