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_第32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6节 (第2/3页)

  狄进道:“还有几位‘陷空’?你与那几位‘陷空’又是如何称呼的?”

    “还有四位!我行次第五……”

    白玉堂顿了顿,轻叹道:“那四位是白某的哥哥!”

    狄进道:“你们在一起长时间生活过,所以不仅是字迹模仿,连神态动作都能出奇地一致,才让崔琦认为你们是同一人?”

    白玉堂冷冷一笑:“崔氏父子都盼着不老,崔致庸还有些理智,崔琦更加狂热,自然愿意相信一个纵横江湖数十载的名号下,自始至终是同一人!”

    狄进道:“那么你这次千里迢迢来寻崔琦,就是为了问出‘人种子’的下落?”

    “我不知道包拯是怎么查出来的,按理来说,当年知晓此事的人,都被崔致庸处理干净了……”白玉堂深吸一口气:“不过既然他都查到了这一步,我也不必隐瞒,不错!我此来就是要从崔琦的口中,问出‘人种子’的下落!”

    公孙策沉声道:“‘人种子’到底是何物?”

    白玉堂摇了摇头:“在这味主药上,我知道的不比你们多多少!”

    狄进道:“那阁下能将知道的,告诉我们么?”

    白玉堂陷入迟疑。

    按照他最初之意,要狄进一行做出假设,自己只回答对与不对,但包拯对于案情的进展,显然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

    此时沉吟半晌,白玉堂终于道:“我只知道‘人种子’是利用疫病炼出来的,崔致庸赈灾,确实活了不少百姓,却也有意让疫病横行得更加厉害,只不过每逢大灾,本就多疫,无人注意罢了!他对江南百姓做的孽,远远超出他施加的那些恩德!”

    公孙策脸色沉下,怒声道:“大疫一起,死伤无数,此事倘若是真,这等恶贼被千刀万剐,亦不为过!”

    展昭轻叹:“我本以为崔员外是善人,后来得包兄探查,随着案情的深入,才知道背后有这么多触目惊心的真相!”

    狄进则继续深入案情:“崔致庸身死,距今已经六年,他的家人消失无踪,他的庶长子来了京师为管事,江南之地依旧有人与之通风报信,可见他的影响尚未散去,这是为何?”

    白玉堂干脆道:“一是为了丹药!”

    “崔致庸当年是靠着经营药铺发家,配置的多张秘方,至今还为各家大户追捧,后来炼制的丹药更是供不应求,遇灾施粥,坏了不少商贾的财路,被不少人嫉恨,却又让权贵认为,这是积阴德,为长寿祈福!你们若去江南,当发现如今的第一药堂,仍是崔氏药堂!”

    “二是利益勾结!”

    “崔致庸每每开办珍宝聚会,各方权贵云集,他很快成了中间人,多少见不得人的勾当就在这会下达成,如这炼银铤的江南林氏,如何出息承买银矿的,又是如何与转运使往来的,敢仔细查一查么?”

    话音刚落,展昭就取出一物来:“如何不敢?包县尊这几年来收集罪证,就是为了揭开这些罪恶之事,请狄三元和公孙御史过目!”

    狄进和公孙策接过册子,仔细翻看了一遍,顿时露出凝重之色。

    上面记录的桩桩件件,据包拯所言,仅仅是冰山一角,就已经涉及到了包括转运使、提刑官在内的江南二十多名官员!

    所以要追查这起旧案的真相,才会显得困难重重。

    不仅是当年错综复杂的江湖仇杀,还有当地官府的层层遮掩,那所谓不堪流言蜚语远走他乡的崔氏族人,其实就是被官府中人带走了。

    而多名富商则联手保下了崔琦,也是要从他的身上得到什么,安排其成为通家商铺的管事,在京师的地位俨然是半个少东家。

    “包县尊确实不同凡响!”

    白玉堂很不见外,也凑过来瞅了瞅,眼见包拯扎根地方县衙,居然能查出这么多来,不禁涌出佩服之色,却又下意识地摇了摇头:“可惜仅凭这些,恐怕……”

    话到一半,再看看眼前两人,戛然而止。

    公孙策这位监察御史里行,风闻尚可奏事,更别提有所实证,那是最让地方官员心惊胆战的。

    即便地方官员手眼通天,朝堂中枢也有要员,能够让公孙策受阻,不还有这位狄三元么?

    包拯收集证据,公孙策御史弹劾,狄进压阵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