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9节 (第2/3页)
于契丹贵族数目的稀少,在辽国又处于绝对性的统治地位,可以剥削下面的各族,他们的鞋,穿得比宋人权贵都要厚实些。 所以征讨小的部落,契丹贵族十分乐意彰显武力威风,可后来随着宋辽持续的和平,对于举全国之力南下攻宋的欲望,是真的越来越低,甚至也开始了忌惮与抗拒。 宋朝联合女真部落攻打辽国时,辽国的反应是惊怒的,还派出使臣面见宋徽宗,重申两国盟约,剖析利害关系,让宋朝不要支持女真,放任这个不会顾及和平的野蛮部落壮大。 偏偏不仅是宋徽宗不明白,这百年间,很多宋廷臣子自始至终都不明白这点。 在他们心中,契丹是蛮夷,辽国也不过就是一伙强大的蛮夷,偏偏几次北伐又都失败,还没有山川屏障阻隔铁骑入侵,骨子里自是心怀畏惧,在发现能有将对方灭掉的机会后,当然迫不及待地实施了新的结盟,哪会管什么后患,却没有料到把穿鞋的弄下去,换了一个真正光脚的上来…… 北宋如此,明明有了这一次惨痛教训后,南宋依旧联合蒙古,灭了金国,却又是另一番徒叹奈何了。 “迎一迎兄弟之国的使者吧!” 且不说那原来的历史轨迹,狄进负手而立,等到对方完全入寨,才领着杨怀敏,不紧不慢地走了下去。 经略安抚使杜衍没有露面,就狄进和杨怀敏两個人,面对辽人的来使。 “狄经略!” 很快,熟悉的身影到了面前行礼。 果不其然,此次来访的辽人里面,又有汉人臣子刘六符,每次苦活累活都有他。 不过领头的并非刘六符,而是一位面容端正,神态矜持,满身富贵气的契丹汉子,昂着下巴,用抑扬顿挫的标准契丹语,开口说了起来。 狄进早就听得懂契丹语,近来闲暇时都能书写了,但刘六符看了眼杨怀敏,还是翻译道:“这位贵人,是我大辽西南招讨使,统军使萧惠之子萧慈氏奴,字宁隐,任右监门卫上将军,此来贵寨,是因近日有一支巡视夏人的骑兵误入贵地!” 这个翻译已是相当客气,事实上萧慈氏奴的语气可要傲多了,完全是质问的态度。 狄进面无表情,也对着杨怀敏介绍道:“这位是河东路经略安抚司走马承受并体量公事,杨怀敏杨走马,战时监军之用。” 刘六符闻言脸色变了变,战时监军,那就是意味着要开战了? 再看向杨怀敏,发现他除了脸色有些发白,可能是内官故意敷了粉外,态度居然很倨傲,站在狄进的身侧,竟是连一句话都不肯说。 如此说来,宋廷的执政太后和年轻官家,也是准备开战了? 萧慈氏奴显然听不懂汉话,见刘六符脸色有异,立刻喝问,待得听了刘六符的解释后,脸色同样沉了下来,再度说了一大段话。 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大辽强盛,你敢开战? “小爷诶,现在可不能说气话啊!” 刘六符脸色发苦,一时间不知该怎么翻译了,又看了看狄进,知道这位是听得懂的,更是胆战心惊起来。 反倒是狄进神色平和,把话题拉了回来:“刚刚两位有言,有辽军入了我地?” 刘六符定了定神,堆起笑容:“啊!是啊!那支骑兵是防备夏人的,不慎误入了贵地,若是发生了误会冲突,还望狄经略海涵!” 狄进知道,狄青确实全歼了追入石峡谷的辽兵,却终究是有漏网的斥候。 这些斥候原本是为了确保屠灭宋人的村落时,不放跑活口,去向附近的烽火军铺通风报信,结果所见的却是己方的军队落入宋人的陷阱,战战兢兢地将消息带了回去。 萧惠起初完全不信,再派人去往石峡谷,找到了跌落山崖的尸体后,才不得不承认,那位立下军令状,要将数百户宋人头颅带回辽营邀功的萧十四,惨败于宋人手中。 可即便如此,萧惠仍然不觉得,宋人这边敢将辽军如何,既然谷内没有尸体,这支精锐应该是不慎被宋人围堵在谷内,被迫投降,所以才派出了自己的儿子,又将刘六符带上,前来交涉,准备通过外交手段,让对方将人放回来。 大不了就吃个瘪,服个软呗,等到人回来,狠狠责罚后,再翻脸不迟! 临行前萧慈氏奴信誓旦旦,保证完成任务,刘六符却如丧考妣,知道此次基本不可能完成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