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90章 (第1/2页)
江浸月是前军师的女儿,前军师在一场战役中为保护燕擎苍牺牲,燕擎苍感念军师舍身相救之恩,将他的遗孀和三岁的女儿接到军中,没过多久,军师遗孀伤心过度去世,临终前将江浸月托孤给燕擎苍。 燕兰时和江浸月一块长大,两人都习得一身好武艺。 燕兰时性格沉稳,受父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的教导,她毕生志愿是为大魏百姓守好疆域,绝不让蛮夷踏入中原半步。 一切变故发生在燕兰时十六岁那年。 永兴二十四年秋,十六岁的燕兰时带着一队骑兵,像往常一样巡守边境线,在被秋意染成金黄色的胡杨林中,她遇上一群逃难来的难民。 出于警觉,燕兰时上前询问,得知这群难民是从金城来的。 金城多匪患,官匪勾结,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的事时有发生,当地民众苦不堪言,为保命只能拖家带口逃离。 燕兰时让将士给难民们发了干粮和水,在一众狼狈不堪的难民中,她注意到一个清瘦的少年。 少年看起来年纪跟她差不多大,大概是逃难途中缺吃少喝,他瘦弱得像棵豆芽菜,但旁人都是灰头土脸,只有他,衣衫虽然破旧,却并不脏臭难闻,那双手更是洗得干干净净,指甲缝中不见一丝泥污。 燕兰时亲自拿了干粮和水囊递给他,见他一个人坐在枯死的胡杨树干上,并不和其他人为伍,她问:“你家人呢?” 少年咬着干粮,含糊不清道:“死了。” “只剩你一个人吗?” “嗯。” 旁边离得近的难民插嘴道:“小将军,您别搭理他,这小子就是个怪胎。” 燕兰时扭头看了他一眼。 难民继续说:“逃难途中还两三天换一次衣服,鞋上沾了泥就必须停下来擦干净,看见水就想洗手,反正我没见过他这么讲究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娘们。” 燕兰时皱眉,她多看了少年两眼,见他低头吃干粮,没有要反驳的意思,她也就不再多说,起身离开。 然而巡防队伍准备回军营时,难民中却爆发了一场小争执,燕兰时眼睁睁看着少年被领头的男人一巴掌扇倒在地,她立刻出声制止:“喂!为什么打人?” 领头的正要说话,少年却突然爬起来,冲到燕兰时马前跪下,深深给她磕了个头:“将军,求您收留我,我会打杂做饭喂马,什么粗活儿都能干,求您带我走吧!我不想死在这儿。” 燕兰时稍作犹豫,同意了,于是少年被带上马,跟将士同乘。 回到军营,少年被暂时安置在一间屋子里,暂时不得外出。 军有军规,进入军营的每一个将士都需要经过查籍账,以防细作冒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