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道贩子康采恩_第153章 培养嫡系,要从孩子抓起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3章 培养嫡系,要从孩子抓起6 (第2/3页)

   不食嗟来之食,是每一个有骨头的人都会去做的事情。而用劳动去换取财富,就比前者容易接受的多。

    虽然寄人篱下也是一种让人不快的生活,但是,这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傻鸟,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与其去和那些傻娘们为伍,倒不如跟着眼前这位聪明鸟。虽然他看上去不比自己大几岁。

    所以这个孩子给康采恩的回答是:“小人愿意追随郎君!”

    康采恩自失的笑了笑,小人这个词语,此时还没有在中原地区流传开来,那是契丹人,乃至之后的女真人带来的词汇。11世纪的大宋王朝,虽然已经失去了盛唐的光彩,但那几分充斥着酸腐气息的骨气还在,至少民间的百姓们,还习惯性的用着另外一个诡异的词,作为自称。

    “你不是应该自称‘男女’吗?”

    康采恩有些好笑的问道。

    然而李宪的回答,却让他有些意外的陷入了震惊之中。

    “他们说,小郎君是来自海外的人,说话的口音和习惯都与我们不同,有时候甚至有点儿……有点像契丹那边的人,因为你的入声字,老是念不准。”

    康采恩听完这番话之后,再一次自私的笑了起来,入声字念不准,其实是绝大部分穿越者都会有的现象。尤其是那些已经习惯了使用普通话的人,他们甚至无法分辨哪些是入声字,更无法完美的理解唐诗宋词当中的平仄和押韵。

    而康采恩这种状况,其实已经算得上是发音比较准的了。入声字差不多也就是在唐宋时期的燕云十六州一带,开始逐渐的被兼并省去。这是契丹等游牧部落学习汉语的必由之路,他们觉得原来的汉语太难学了,所以进行了一部分调整,其实这也是语言发展过程当中的必然现象。你们语言如果太过难学,势必会影响他的传播速度,继而会导致文化传承上的障碍和麻烦,所以即便是汉语的拥有者,也会在民国之后选择简化汉语的学习过程,这才有了注音字母和现代拼音的出现,而在这两者问世之前,由一些有志之士为了加速文化的传播,更是曾经推出过类似《传音快字》之类的玩意儿。

    在这种规律的作用之下,民国之后的官方普通话,更是已经直接将入声字踹出了法定规范之中。于是乎现在的普通话,便已经没有了类似英语单词最后一个辅音的入声字。

    这也就是康采恩这个穿越者,在口音上有些接近契丹人的原因。

    不过他也只是读不准而已,并非彻底的像其他人那样采取普遍的简并省略措施。毕竟他常年生活在香港地区,而南方一带的各种方言都还保留着入声字之类的古汉语特色。

    而对于这些特色的保留,部分周边国家做的要比内陆地区好些,比如说越南,他们蚊子的念法就大部分的保留了入声字。而日语当中也有很多类似的现象,只不过他们在引进汉字的时候,对入声字采取了普遍的开音节化处理。朝鲜和韩国也有类似的迹象。

    不过,古汉语的特色得以保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完美的复原古汉语的读法。

    刚才你在穿越之前,就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不少所谓专家复活古汉语的报道和视频。

    对此,他向来是嗤之以鼻的,因为他只会相信古代流传给后世的音频资料,然而,不知道数码时代为何物的古人,是决计不会有这类东西流传给后世的。

    这也就意味着,那些专家只能通过南方地区的方言,来推测古代汉语的读法。

    这集中趋势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在古代的时候,南方地区大部分都不开化,而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其实与后世发达社会一样都是方言,既然是方言,也就意味着他们说能流传的根本就不是正宗的古汉语读法。再加上时过境迁,导致他们在在近现代我使用的方言,连古汉语的方言都已经不是了,更不要说标准的古汉语了。

    当然也有一些专家会说,他们会使用广韵这样的运输来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