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00章 可穿戴设备现状 (第2/2页)
入实验室的李秋萍已经彻底震撼了,这里的实验设备、人们工作的状态已经表明了盘古科技的强大之处。 最让人震撼的是无处不在的超级小初,依靠自己强大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的知道基础研究人员的工作。 从来都是人引导机器做事,第一次看到机器引导人做事。 李秋萍惊呼一声说道“这是人工智能吗?” 随后,她选择闭嘴,因为她毕竟只是一个实训生,可不能在实验室大呼小叫的。 萧铭让工作人员从市面上采购了多家科技公司主流的可穿戴设备,包括vr设备、息投影眼镜等。 萧铭要研究的不是设备的芯片和工作原理,而是屏幕。 其中,微软使用的是r显示器,每秒90hz或以上的刷新率。 在微软的hololens息眼镜就使用了r显示屏技术,能够基本达到息投影技术,但是依旧无法做到显示和虚拟的统一。 当你开启设备进行操作式,你将相当小心的点击息投影出来的按钮,此外还需要用户佩戴各种传感设备,相当不方便,只适合室内使用。 英伟达使用的是可变速率着色技术,该技术让图形程序即时切换3d场景中,着重渲染某些区域的质量。这种快速的质量转换应该能够令注视点区域的渲染,与眼睛的运动保持同步。 synaptics公司则采用更加简单的技术——2k屏。 直接将屏幕搬到vr设备上,直观简单。 萧铭说道“可以看出,夏国的屏幕技术和世界主流公司相比已经落后一个时代了。” 夏国屏幕做的最好的京东方。 很可惜,京东方的屏幕很少涉及到可穿戴设备上,国外公司已经和京东方形成了错位竞争。 夏国也有不少科技公司在开发可穿戴设备,但是产品的等级较低。 例如华威的和小咪的运动手表手环等。 当然也有高级一点的,但是产品的设计原理都是仿造西方vr那一套,而且从芯片到屏幕的采购,都是来自于西方。 不过萧铭采购的这些可穿戴设备的可穿戴性实在是不敢恭维。 “就像是把两块状态绑在眼镜上。”萧铭吐槽道。 所有的可穿戴设备外观都是大同小异——一个大大的眼镜框上组装着屏幕、芯片、显卡等,整个眼镜犹如浓缩的计算机。 当然也有眼镜比较轻薄的,但是眼镜连接着地面上的主机。 用户在使用时,范围也受限制,一般是在室内,绝对不会在室外。使用功能也仅限于看电影或者玩儿游戏。 绝对不会有人将如此笨重的可穿戴设备穿戴室外去,更不会随着带着走。 如果你带着巨大无比的vr设备或者息投影设备去室外,没有人说你在装x,只会有人说你傻帽。 所以,现今的可穿戴设备要代替手机或者pc,以日常生活、工作帮手的姿态进入人们的生活中是绝对不可能的。 学校是引领潮流的地方,也是各种先进设备最先使用的地方。 萧铭将话语权交给李秋萍,问道“江城大学的可穿戴设备普及率高吗?”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