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90节 (第3/4页)
的困难,很难防私印,还面临信用问题。 不大一会功夫,陶十七便就带着兵士制了几十块镀锡的铁板出来。 杜中宵见数量差不多了,吩咐停住。池子下面的炭火撤了,上面盖好,留待后面再用。 十三郎拿了一片镀过的铁板,在阳光下翻来覆去地看,口中道:“官人,这钢板要来何用。” “制钱。”杜中宵简单说了这两个字,让陶十七命了铁板,到了一边的一台机器旁边。 这是一台冲压机,结构简单,其实与锻锤相差不多。只是在锤上和铁砧上面,各有上下两模,都是用精钢制成。模上的图案和文字,就是现在钢钱的正反两面。 一个军士拿了铁板,放到冲床上面,杜中宵亲自指挥两个兵士,用手柄把冲头摇了起来。待摇到最高处,扳开卡销,那冲头在重力作用下,“扑通”砸在铁砧上,连地都震得晃了晃。 周围的人猝不及防,倒是吓了一跳。 杜中宵吩咐兵士把冲头重新摇起,把钢板拿走,上前查看冲落的铁钱。由于冲力不足,铁钱的四周毛边非常明显,有挤压的痕迹。铁钱正反两面的图案和文字,略微有些模糊。 拿在手里把玩一会,杜中宵叹了口气:“这冲床小了些,用来冲钱还是不足。” 说完,交给一边眼巴巴地看着的陶十七。陶十七拿钱在手,口中道:“啊呀,这可如何是好?我们费了无数功夫,原来还是不行么?” 杜中宵笑道:“这机器小了,力量不足,当然不行。你看这钱上面,上面清晰,那是锡,因为较软所以清楚。下面便就不行了,那是铁,因为硬,这机器压不清楚。这不是坏事,说明这种铁钱必须要用大机器才能压制得好。大机器民间哪里制得出来?如此就更能防民间盗铸了。” 这台小冲床本就是用锻锤改的,既然不行,那就改用大的。依杜中宵的想法,如果此法可行,那就利用水利建台大冲床,日夜不停地冲制铁钱。一切顺利,大通监的几十万斤铁,其实制不了多少铁钱。 说完,杜中宵让兵士又冲制了近百枚铁钱,仔细查看得失。看过之后基本确认,现在定的与铜钱基本相同的厚度是合理的,大小也合适。这种厚度必须使用大型冲床,冲出来的钱才会精美,与小型冲床粗制滥造的,一眼就可以分别出来。惟一麻烦的,是冲口的铁露在外面,不知会不会锈蚀严重。杜中宵也拿不定主意,是不是先把铁钱冲制出来,再去浸镀。只是那样做,工艺就过于复杂了。 制这种钱最大的意义,不是用大通监的铁赚钱,而是让市场上有合用且充足的通行货币,经济活动和税收可以货币化。而且成本低于币值,官方可以借由制钱获得利润,也就是铸币税。有此两项,现在的很多经济难题都可以应刃而解了。 这是杜中宵对这个时代做的最有意义的事了。可惜,自己一个小签判,不知能得到多少好处。 第35章 怎么切换? 并州州衙,夏竦和通判王克臣相对而坐。自杜中宵离开后,夏竦立即对那些扬言要对官府操纵香药价格举报的商人下手。虽然没有能力把每一个人都揪出来,找几个典型对夏竦来说还是不难。找出人来之后,夏竦先命各行会把这些人踢出去,又让官府禁了他们经商的资格。几次折腾,这些人苦不堪言。 此事传到转运使司的耳朵里,转运使施昌言极是不满。先是来信责问,又派副使陈洎来并州,建转运使司分衙门,坐镇监督。 夏竦是以经略使兼知并州,一路大帅,地位在转运使之上,根本不理施昌言。这些日子,转运使司和夏竦互相指责,奏章不断,在朝中掀起一场风波。 王克臣受命处理这些事情,焦头烂额。好在毛皮货场那里物价渐渐平稳,生意兴旺,众人的注意力重新转到做生意上,风波慢慢开始平静。 听着王克臣讲完最近的变化,夏竦道:“不过几家商户亏了本钱,借着朝中人脉,掀起偌大的内波来。若不重重惩治,只怕人心思乱,事端频出。事情慢慢平静了总是好的,只是转运副使陈洎,在城中建衙门,你吩咐州里官员小心谨慎,不要被他拿住把柄。” 王克臣拱手称是。 夏竦点点头,拿起桌上一个小盒子,打开盖子,递给王克臣:“签判杜中宵,自到大通监后,潜心用事,极尽巧思,制了新铁钱出来,你看看如何?” 王克臣躬身接过,看盒子里是几十枚铁钱,俱是银白色,与以前的铁钱迥然不同。把钱拿出来,只见图案清晰,轮廓分明,极是精美。仔细观看,就可看出印迹显然,并不是铸造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