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10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100节 (第3/4页)

四处转转,恰好遇见节级。”

    董林连连点头,也为秦阿爹等人高兴。人是他雇来的,有这种好事,也替他们高兴。当时他们谈的是单程价钱,按路途算价钱高一些,便就是怕回去找不到活做。一两个月又不是白等,还在营田务做活赚着钱呢,等到回的运费就算是白赚的。

    喝了两碗酒,听着哥哥和弟弟谈着这些日子的见闻,董林才知道北边的营田务做得大了。那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厢军一旦开垦出道路来,许多人都发现了机会,纷纷向那里聚集。

    火山军位于群山之中,治下百姓日子过得苦,特别是山里人,无不羡慕平原百姓的生活。突然有了一个可以平原安身立命的机会,无论汉民蕃户,纷纷从山里向营田务那里聚集。

    第63章 猎物

    杜中宵骑着马,程文礼和潘振两人跟在后面,查看营田务开垦的田地。

    营田务衙门设在黄河岸边,离着渡口不远。以此为中心,修建道路向东延伸,路两边开垦农田。经过两个多月的忙碌,有三条东西向的主干道路连到东边山脚,把这片谷地分成几块。南北方向的道路除了河岸,还有一条自军城到董家寨。这些道路都是黄土夯成,十分平坦,可行大车。

    看着路边平整的田地,大多已经下了麦种,潘振道:“以往垦田,无非是招募农户,贷给他们农具种子,已是极大的恩惠。我们这里,则一切皆有,就连地都种好了,难怪这么多人来。”

    程文礼道:“录事想得多了,这种好的都是营田务的田,招募的农户来了,管理得好,到时有了收成只是分些粮食而已。现在定来的,一切顺利,农户可分两成。”

    潘振道:“民以食为天,庄户人家最重要的就是粮食。分两成,已是不得了。租人田地,就要交五成的租,种子农具都是自己,自种自收,哪里比得了我们这里?”

    杜中宵道:“我们这里新建,当然要给民户好处,不然哪个肯来?”

    这几个月营田务主要证调差役,和雇的人很少,所以花费不多。但这种事情不能可一不可再,以后再用就不灵了。火山军地方贫瘠,征调民夫来当差,管他们吃住,少量发些零花钱,大家就心满意足。等到以后地方发展起来,这种条件还有谁来?以后还是要靠营田务的人力,当然要多招人。

    此时已是秋天,满眼一片金黄,天上偶尔有大雁飞过。火山军比并州还要寒冷得多,北风吹来,觉得风格外刚健。新修好的路上行人不多,只有稀稀拉拉的运煤大车经过。虽然这一带的植被丰茂,并不缺少薪柴,杜中宵还是严格限制砍伐,让军民百姓以烧煤为主。

    河东路的煤炭资源实在丰富,不愧为煤海之名。随便建座城市,总能在不远的地方发现煤矿,而且多是露天煤矿,开采容易。借助黄河和它的支流的水运,运费也不高。

    杜中宵一行一路西行,开垦的农田开始变少,土地荒芜起来。正在这时,突然听见前面醒起卟卟卟的响声,土坡处冒起一阵黑烟。

    杜中宵看了一看,对程文礼和潘振道:“那里必然是我手下的几个人在试枪。他们这几日在这一带驱逐虎狼,现在响枪,不定是打了什么野味,我们过去看看。”

    说完,一拨马头,向着黑烟冒起的地方行去。

    程文礼和潘振相视一眼,一起微微摇了摇头,紧紧跟上。

    陶十七等人一直在试验火枪,几个月的时间,用了不少火药,现在的枪已经实用了。这种东西都是从头开始摸索最难,特别是不知道方向,要经历无数次失败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杜中宵虽然对火枪并不熟悉,对于发展路线总有清晰记忆,使陶十七带着一帮匠人不致于有大的偏差。程文礼和潘振两人都曾经见过试射枪炮,那烟火漫天的场景,惊天动地的声音实在让人难忘。特别是弹丸比劲弩还强的威力,给了他们极深的印象。不过两人未经战阵,想象不出这东西到底有多大的用处。

    不多时,到了一处小土包下,远远就听到人群的欢呼声。循着声音绕过遮挡的树木,就见到陶十七和十三郎带了二三十人,在那里欢呼雀跃。

    见到杜中宵等人到来,陶十七和十三郎急忙上前见礼。

    杜中宵道:“适才你们发枪,可是打中了什么猎物?”

    陶十七叉手道:“回官人,小的们看见几只野猪,因怕他们毁坏农田,发枪射杀了。”

    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