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12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127节 (第3/4页)

肉示意一下:“新近从唐龙镇贩了些羊毛来,过来买些酱肉,回去经车夫们吃,不想恰好遇到知军。——知军,小的有一事禀报,不知当讲不当讲。”

    杜中宵见冯原神情古怪,向郑戬告了罪,站起身来,拉着他到一边,小声问道:“员外什么事?”

    冯原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凑到杜中宵面前道:“知军,前些日子小的联系了个党项人,从他们那里收羊毛。可也作怪,前些日子他与一帮人到了唐龙镇,也不找我做生意,反去了契丹。从此之后,杳无音讯。我托人打听,才知道他们是党项细作,到东胜州去刺探军情,被契丹人砍了脑袋。”

    杜中宵奇道:“既是细作,契丹人杀他们有何奇怪?”

    冯原低声道:“知军想啊,他们要到东胜州去做细作,如何拐到唐龙镇来?到唐龙镇也罢了,还大张旗鼓地结伴到东胜州贩货,从车马店里雇了许多车马,这还不奇怪?”

    杜中宵知道唐龙镇外的车马店是契丹人的据点,听到这里,就知道必有内情。

    第136章 坚守原地

    郑戬到火山军,杜中宵最怕的就是唐龙镇出事,偏偏就出了事。怎么可能就那么巧,党项细作就到了唐龙镇,就被契丹人盯上了,一到东胜州就一网打尽。唐龙镇这种地方,最怕就是出这种事,让来往的商人觉得不安全。有时哪怕明知是细作,还要装作不知道呢。

    让冯原离去,杜中宵重回座位。

    郑戬并不问发生什么事,饮了酒,吃了肉,与杜中宵一起出了店铺。

    夏天的傍晚,渡口这里热闹非常,人们沿河闲逛,各种小贩在人群中穿梭。

    站在河边的柳树下,看着平缓而宁静的大河,郑戬对身边的杜中宵道:“夏相公为枢密使,意欲让你到经略司为判官,离开火山军,你意下如何?”

    杜中宵怔了一下,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年初,夏竦离开河北路,入朝为枢密使,想起杜中宵这位老部下,写信给郑戬,想让杜中宵离开火山军,专任经略司判官。夏竦的意思,杜中宵能占唐龙镇,重筑偏头寨,正好到经略司发挥才干,在河东路沿边地区大筑寨堡,建功立业,自己也好提拔。做州县官,枢密院不好插手。

    郑戬却知道,杜中宵这一年做了这么多事,钱都是自己赚来的。如果到经略司,筑寨堡的钱从哪里来?经略司可是没钱。此事便就被他压下了。

    思索良久,杜中宵才拱手道:“下官奉朝命行事,一切听从相公们安排。”

    郑戬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看着河面上的渡船。一年的时间,他也看出来了,其实杜中宵跟夏竦的关系并不密切。夏竦对杜中宵有提携之恩,但两人没什么私交,更加不是朋党。只要杜中宵不坚持,他就不会理夏竦的意见,继续让杜中宵在火山军待下去。这里的一切都刚刚铺开,杜中宵离开,就怕火山军好好的基础,被后来的官员断送了。

    站在河边吹了一会风,郑戬道:“天色不早,我们回去吧。”

    跟在郑戬身后,杜中宵沉默不语,绞尽脑汁回忆这几年的历史形势。这个时候杜中宵印象最深的参照人物,就是刚刚调去延州不久的狄青。他以彰化节度使、马军副都指押使、麟延路都部署兼知延州,职位已经到了武将的顶峰,刚满四十岁而已。下一步,狄青再升,必然会出任习惯上由文臣担任的职务。

    这几年会发生什么事?苦思冥想,突然想起来,南方的侬智高闹大之前,还有一次叛乱,依稀记得是王则。此次叛乱好像跟什么邪教有关,后世还有一部《三遂平妖传》写此事。

    自己能不能利用这次叛乱赚些功劳?夏竦是枢密使,自己可以利用这层关系。不过这次叛乱到底什么时候发生,在哪里,却记不分明,不由心烦意乱。

    到了衙门,杜中宵终于想通,既然事情自己记得不清楚,就没必要强求。还是先安心做自己的火山军知军,待时而动。

    晚宴款待了郑戬,杜中宵回到书房,写了一封信给张岊,详细询问契丹抓细作的事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