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14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风雨大宋 第147节 (第4/4页)

之后,回报圣上,言威力极是惊人。圣上对新炮极是看重,命两府商议,这样的新炮该如何制,制多少,如何编入军中。我们这里还没有定论,你觉得该当如何?”

    杜中宵道:“禀相公,新的火炮与铁炮不同,运起来不便,用起来更加麻烦。要想用得好,下官建议重编一军,选职明伶俐之人,专门学习。等他们用得精熟了,再编入各军。或者不打散编入军中,就建几营专门用炮的禁军,遇有战事随军而行。”

    陈执中点了点头:“不错,单编一军,比打散编入各军要好一些。听说新炮巨大,制来不易,不能再似从前那样了。要如何制,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杜中宵道:“新的火炮动辄数百上千斤,铸造不易。非熟手工匠,只怕是铸不出来。再者也怕敌国学了去。朝廷可专设一场务,派遣官员,提举此事。”

    这个提举官杜中宵是不可能做的,他现在的资序,除非贬官,不然资历太高。陶十七级别太低,而且对于铸铜也不熟悉,同样不合适。至于派谁做,那就与杜中宵无关了。

    陈执中又问了一些技术细节,几位宰执都觉得,新火炮与以前的铁炮不同,太过复杂,不能再像从前那样草草安排了。至于到底怎么做,只能以后再议。杜中宵一直做地方官,对于朝政不熟悉,问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问过了火炮的事情,陈执中道:“贝州之乱已平,明镐等人押了王则一众入犯入京,大理寺正在审讯。这些日子,朝廷正议对你们这些参战文臣武将的封赏,尚未定下来。贝州之乱,全靠你带了火炮,轰塌了女墙,才迅速平定。帅臣明镐、走马李继和,都说你是第一功——”

    说到这里,陈执中顿了一下,又道:“明镐等人又言,你在贝州城下,虽然只是指挥火炮攻城,未参与其他战事。他人人皆说,你有武略。朝廷的意思,是让你由换右职,重重封赏。”

    杜中宵觉默不语。前几日自己已经跟战士宁表达了不想换武职的意思,却没想到朝廷还是坚持这个想法。又或者,战士宁是枢密院的官员,中书这里不知道自己的想法?

    陈执中见杜中宵不说话,猜到他的心思,道:“枢密院的意思,是你超迁庄宅使,带遥郡。前两日宫中议事,圣上特旨,超迁宫苑使,带遥郡。学士,朝廷用人之长,对你不可谓不优厚,你三思。”

    宫苑使比庄宅使又高两阶,杜中宵在贝州只是用炮攻城,并没有参加战事。以文换武,换的时候已经升了一阶,再超迁五阶,封赏已经远超常人了。

    第28章 也是狗官

    出了皇城,杜中宵有些郁闷。自己在贝州没表现出什么军事才能啊,怎么一回来,人人都想让自己换武职。按刚才陈执中的说法,就连皇帝也是这个意思,事情有些难办了。

    宫苑使带遥郡,换回文职就是前行郎中,陈执中说的不错,升迁力度空前的大。如果自己接受,接下来立点功劳,随便升迁一下,就成了中高级官员了。要是有陕西对党项作战那样的机会,仗打完了换回文资,自己三十岁说不定就做到侍从,四十岁也能摸着宰执的边了。

    可现在不是打仗的时候,从皇帝到宰执的意思,是要自己在武职序列干一辈子,这怎么行?不说武将地位低这些虚的,升迁速度也比不上文官,未来有前途更加不如。

    看着天上的太阳,杜中宵摇头叹了口气。自己明明在文官的职位上也有大好前途,年前才刚刚考试带了馆职,怎么就到了这种局面?

    如果朝廷真这么定了,杜中宵也只能接受。哪怕是这个年代,官员无组织无纪律,也是不行的。倒退几十年更加厉害,不接受朝廷安排,太宗时期可是有杀头的。这会虽不会砍头了,但对抗朝廷,被打入另册也稀松平常,什么前途都毁了。

    越想越是郁闷,杜中宵换了便服,到客栈附近寻了一家小酒馆,走了进去,一醉解千愁。

    选了一副座头坐下,看着里面的柜台,旁边的巨大的酒坛,旁边站着一个卖酒的中年妇人,这熟悉的场景让杜中宵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曾经韩月娘家里也是这样卖酒的,自己挎着个小篮子,到他家里卖羊蹄。现在想起来从前,突然并不觉得苦,反而觉得一种温暖。

    小厮过来,笑盈盈地道:“客官要来多少?用什么菜?”

    杜中宵道:“烈酒来半角,温了送过来。有什么熟肉,切一盘端过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