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15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157节 (第4/5页)

,浑身肌肉,哪里像现在这样富态。

    随着地方一步一步走入正轨,很多人不能适应新的生活,出现了各种矛盾。就以孙指挥和庞都头的冲突来说,以前在军中根本不是什么大事,多出些力气怎么了,了不起以后补偿一下。现在就是不行,不只是多出力气的问题,直接牵涉到钱粮收入,大家都不让步。

    想起其他村的都头,孙指挥更加心累。他们是得了好处的,可让他们帮一下自己,按照分好的工作量把庞都头的路段也修了,没一个人愿意。出同样的力,其他地方能得六升米,庞都头那里只有二升,这账谁都会算。不把价钱涨上去,没有人来接这活。

    涨价钱?那就要自己拿米出来了。想到这里,孙指挥心中发苦。这不就是里正之役吗,出了差错自己掏钱出来,有多少家业能这样挥霍?自己发的俸禄,搞不好全搭进去都不够。

    当然,也可以重新划分,承认自己的错误,把庞都头村子的工作量减下去。可这样一来,自己的威望就没了,以后还怎么管人。这且不说,其他村子也不愿意啊,难道一个一个吵下去?

    你错了你倒霉,谁让你能力不行呢,涉及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属下没人帮你背锅。

    不想用自己的钱粮弥补过失,孙指挥只剩一条路,那就是不做了。承认自己做不了这差事,让营田务衙门弥补损失,自己走人。营田务正在建各种场务,用人的地方多,监当官之类的,安排孙指挥这些人并不难。只不过他自己心里,很难过去这道坎。

    喝了几杯酒,孙指挥问陈良玉:“兄弟,你在场务里做事,日子过得如何?”

    陈良玉抿一口酒,美美地吃一口鸡肉,道:“日子倒是悠闲得很,每日里辰时去做事,到了申时做完回家,一切都有规例,没有麻烦事。旬日休沐,到日子领钱粮,一切都好。惟有一件,这日子过得无趣得很,而且清水衙门,没一点额外好处。我们是带兵惯了的人,突然被人冷落,有些过不惯。”

    陈良玉以前做都头,手下一百兵士,生死都在自己的手里,时时有人奉承。不说天天请酒请肉,出门左呼右拥,随时有人听自己使唤。现在场务做事,只握着个签字画押的权力,一切照规例,再没人巴结了。场务的事情其实是募来的吏人在管在做,陈良玉这些安排在里面的官,只是做衙门的耳目,一枝笔替官方守着货物利润而已。他不需要懂,只要明白什么样的纸上写了什么样的字自己签就好了。

    这样的生活很清闲,也很无趣,纯粹是个养老的差事。哪怕出了差错也不用担责任,只要签字画押没有弄错地方,自有营田务衙门的吏人去找场务的吏人,不用他们出面。

    第57章 挂面

    崔主簿的妻子乔氏提着一个大包袱,进了苏颂家里,被下人引到花厅。韩月娘正来串门,跟苏颂的妻子在花厅里闲坐,乔氏见了,急忙见礼。

    分宾主落座,饮了杯茶,乔氏把包袱放到桌子上,道:“夫人,这里是六斤,都切得好了。这是备好的竹纸,裁切得当,上面印了图形,分正反两面,万不可搞错了。你看一看,若是无误,在回执上画个押字,我好回去交差。两天之后,我自来取,结算银钱。”

    苏颂的妻子凌氏上前,打开包袱查验过了,在回执上押字。

    乔氏收了回执,道:“你们且坐,我还有其他几家要跑,这便告辞了。”

    送了乔氏出去,凌氏回到厅里对韩月娘道:“这个崔家嫂子是个做事的人,这些日子全亏了她,跑前跑后,为我们领这些糖果回来。左右无事,赚些闲钱贴补家用。”

    这是营田务新制的酥糖,制好之后要用竹纸分包。作为衙门官吏的福利,最后包装这一道工序,分给他们的家属,按件计钱。所有的衙门官吏,除了杜中宵家里,都接了这个活计。韩月娘觉得自己不做太过显眼,本来也要带着家里人做的,被杜中宵拦住了。这是给下属的好处,自己家不缺这个钱,没必要装给别人看。杜家家大业大,人口又少,谁都知道,不必装样子。

    这件事情是由崔主簿的妻子组织,统一从场务里提糖出来,包好之后送回去,由她算钱,赚一点跑腿费。闲时他家里也包糖,赚来的钱买些酒肉,改善生活。

    官员的俸禄,说低不低,说高也高不到哪里去,看要养活多少人。

    像杜中宵,一个月数十贯俸钱,还有几石米,家里人口少,还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