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17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177节 (第3/4页)

台前面的铁箱里装满了,便运到下一台去。最后成品,则放到中间轨道上面的小车里,自有人运到该去的地方。

    这里所有的机器,全部是专用的,只能完成一个工序,连加工尺寸都不能调整。如此机床结构才能尽可能简单,不然就超出此时的设计制造水平了。要制出通用的机床,只能等待遥远的未来。

    这样的制造方法,不要说蒸汽机,一台简单的机械,就要投入天文数字的成本。铁监是初行者,人力成本可以忽略,材料不要钱,燃料是自己挖出来的,才能如此大手笔。换一个来,就是倾国之力,也未必能够做得出来。而且一旦设计定型,零件就不能轻易改动,动一个尺寸就要改机床。

    众人走在中间过道上,看着两边忙忙碌碌的工人,只觉得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这些零件奇形怪状,没一个相同,哪里能看出是做蒸汽机的?

    这里的机器实在太多,就连想问一问上面做的什么东西都无从问起,只能看个热闹。

    在机器轰鸣声中,也不知道走了多久,终于走到了房屋的尽头。出了门,阳光照在身上,四位知州才出了一口气。刚才走在机器中间,只觉得是到了另一个世界,震撼得大家都说不出话来。

    杜中宵道:“前面也是做蒸汽机的地方,不过制的都是铸铁大件,我们也进去看一看。”

    左右无事,到了这里,便就看到底。四人随着杜中宵,进了下一排大房。

    这里面同样有大量的机器,但刚才的地方不同,加工的都是巨大的铸件。里面不但有铁轨,头顶上还有吊车,不时哗啦啦响着吊着一个大铁家伙从半空中过去。

    反正是看不懂,四人不再细看,只是走马观花,向前面走去。到了最前面,却是几座冶炉,比刚才见到的高炉小得多了。一边有铁锭,化了之后成为铁水,流到旁边的范里,便铸出各种零件。

    蒸汽机的铸铁件,都是在这里制做,放置冷却时效之后,旁边的机器加工运出去。零件大了,搬运不便,这里的机器比刚才的复杂得多。一个工位,往往会完成几道工序。机床其实是一样的,也是最简单的的结构,不能调整,不过是把几台机床聚在一起而已。

    杜中宵见几人一句话不问,满面疑惑,显然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的。心中明白,这些没必要再看下去了。加工过程,这世上有几个人能够明白?他们要看的,不是东西怎么做出来的,而是铁监有哪些东西。

    对于四位重臣来说,看机器的加工过程,只当长了见识,没有什么用处。铁监的产品,特别是各地都能用到的产品,才是最重要的。不然,他们来看什么?

    第113章 创业维艰

    经过几排相似的高大房屋,晏殊等人越走越是心惊。这些房屋里,大多都是跟刚才的地方做着同样的事情,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机器,多少人?他们看得出来,机床几乎全部是用钢铁制成,制做这些,就使用了多少钢铁?为了把生产出来的钢铁消耗掉,铁监就差用钢铁来制造房屋了。

    也不知道走了多久,终于到了一座大房前,杜中宵道:“诸位相公,前面制的零件,都是在这里装成蒸汽机。我们进去看一看,就知道那机器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说完,带着几人,进了这座明显比其他建筑高大的房内。

    与其他地方不同,这里面中间是一条轨道,上面每隔一段距离摆着一台机器。这条轨道两边各站了一排工人,工人身后,又各有一条轨道,上面摆着货架,放着各种各样的零部件。

    从进入的地方,并不能看出蒸汽机的影子。只见一个巨大的底座,是用生铁铸成,旁边的工人忙忙碌碌地向上面装着各种各样的零部件。两个人一左一右,手中拿着个本子,来回巡查。这里装好了,便一起发一声喊,推到后面。一路走下去,几乎都是如此。除了每个工位装的零部件不一样,布置几乎一样。

    一路走下去,晏殊等人慢慢明白了前边看过的地方在做什么。那是生产零部件的地方,最后会运到这里,一件一件装到底座上,最后成为完整的机器。

    这是流水线,绵延将近一里,到了最后,从那边出去的就是完整的蒸汽机。

    杜中宵刚开始并不想做流水线。起码的常识,流水线虽然生产效率高,节省人力,但投资巨大,生产的产品型号单一,仅适用于产量巨大的产品。蒸汽机现在并没有成熟,后续修改会有很多,现在建流水线难免会有巨大的浪费。但另一个现实,是流水线需要的机械设备由于功能单一,结构简单许多。现在铁监的机械生产,就是建立在功能单一结构简单的生产工具上,流水线是不得已的办法。

    如果在平时,这里远没有这样热闹,大部分的工人都被抽去做其他的事情。因为四位知州来,铁监攒了些日子的零部件,满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