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9节 (第3/3页)
家被灭族,李元对于刘焉恨之入骨,巴不得王灿立刻领兵攻入成都,将刘焉挫骨扬灰,以泄心中之恨。 贾龙闻言,冷笑两声,说道:“伯明,王灿掌握着主动权,是否攻打成都,都有安排,现在是我们求王灿攻入成都,杀死刘焉,而不是我们命令王灿攻打成都。” 李元哼了声,说道:“有我等相助,可保万无一失,他害怕什么?” 贾龙微微叹气,说道:“王灿当然不怕刘焉,但他害怕我们势大,不便于控制,因此要休整大军,等秋收过后再动手。” 这时候,坐在右侧的中年人说话了,他捋了捋颌下短须,说道:“如此说来,王灿也是视我益州大族为豺狼虎豹,想要剿灭我们的人。若是王灿攻入益州,无异于引狼入室,恐怕又是第二个刘焉了。” 此人名叫崔赫,是益州崔家的家主。 贾龙闻言,脸上露出不屑之色,淡淡的说道:“崔家主,王灿占据汉中,雄霸一方,岂会任由益州大族摆布。所谓顺者昌,逆者亡,王灿入益州,大族愿意归顺自然能得到好处,不愿意归顺,王灿也不会追究;但若是做出和王灿利益相悖的事情,肯定是刀斧相加,不会有任何仁慈。” “王灿给我的承诺是他不会做种过河拆桥的事情,但前提是益州大族不得扰乱益州安定,哄抬物价等影响益州的事情,一旦发现,抄家灭族。我观王灿,有雄主之资,值得追随,我贾家已经绑在王灿上了,愿意为他所用,至于你们如何?全在你们自己抉择。” 说完后,贾龙就不说话了。 崔赫叹口气,道:“形势比人强,又能如何!” 李元眼中精光闪烁,笑道:“王灿要崛起,这未必不是我们的机会。”说完,李元和相视一望,都露出一抹笑意。 …… 益州,赵府。 大厅中,坐着刘焉麾下多位重臣。 都尉董扶,大将吴懿,小将高沛、杨怀、邓贤,以及益州别驾张松。这几人都是刘焉麾下的重臣,除了这几人,还有其他的一些军中将领和益州文官。所有人中,文官以赵韪为首,武将以吴懿为首。 赵韪仅仅是刘焉的下属,吴懿和刘焉却有姻亲关系。 刘焉有四个儿子,长子刘范,担任左中郎将;次子刘诞,担任治书御史;三子刘瑁,担任益州别部司马,被刘焉留在身边;幼子刘璋,担任奉车都尉。刘焉的四个儿子中,除了三子刘瑁外,其余的三个儿子都在朝中任职。 然而,刘范、刘诞和刘璋与其说是在朝为官,还不如说是在朝中作为人质被扣押。 这,也是刘焉能够担任益州牧的前提。 至于刘焉入蜀的原因,则是听董扶说益州有天子气,才选择舍弃三个儿子,入川担任益州牧。 刘焉入蜀,陈留人吴懿随行。 刘焉听相面的方士说吴懿的妹妹吴氏有大富大贵之相,于是替三子刘瑁纳吴氏为妻,双方结为姻亲。单从这一点来看,刘焉非常宠溺刘瑁,而且刘焉将其他三个儿子留在朝廷作人质,独独留下刘瑁,也能看出刘焉的心思是想要刘瑁继承他的位置。 历史上,刘焉病死后是刘璋继承了刘焉的州牧位置,其原因也是刘瑁早死,刘璋才不得不想办法将刘璋弄回益州,才有了刘璋继承益州牧。 赵韪心思万千,神色严肃,目光掠过众人,沉声说道:“近来,主公身体每况愈下,经常咳血,已经难以主持大事了。我们作为主公的臣子,不仅要为主公分忧,更要为主公的基业考虑。主公膝下有三子,唯独瑁公子仁慈贤达,有容人之雅量,我认为应该及早请主公立瑁公子为世子,确立继承人,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话音落下,吴懿立刻起身道:“瑁公子之才,诸位都是了解的,我支持册立瑁公子为世子,望各位也是三思而定。” 大厅中的文官武将看向吴懿,脸上露出鄙夷的神情。 你妹是刘瑁的老婆,你是刘瑁的大舅子,不支持刘瑁,还能支持谁? 不过,大家也都知道刘焉其他的三个儿子在长安作人质,不可能立为世子,只有刘瑁才有可能,因此都是纷纷同意赵韪的话,愿意支持立刘瑁为世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