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8节 (第3/3页)
就泼下来。王灿心中叹息,快速恢复过来,心中刚刚翘起的一点小辫子,消失得干干净净。他望着崔钧,见崔钧神色坚毅,说得斩钉截铁,叹口气道:“人各有志,灿也无法勉强。若崔先生愿意入益州,王灿扫榻以待。” 崔钧拱手道:“拜谢王益州!” 溜掉了一条大鱼,王灿心中有些不愉快。 但是,想到还有三条大鱼已经入彀,王灿心中便非常的高兴。他目光扫了扫,最后停留在左慈和庞统身上。王灿眼珠子一转,又打起左慈和庞统的主意。有庞统在,至少王灿麾下又多了一个绝顶谋士,而有左慈在身边,无疑是多了一个趋吉避凶的作弊器。 故此,王灿还想将这两人也拉走。 ps:四更完成,求收藏、鲜花。 第八卷 招贤纳士 第467章 拐走左慈 海棠书屋 更新时间:2011820 6:37:13 本章字数:3946 王灿心中打定主意,想要拐走庞统和左慈,脸上却没有露出分毫表情。 现在,王灿必须把徐庶、石韬、孟建的事情敲定,才能处理左慈和庞统的事情。刚才的一番问话,徐庶、石韬和孟建都已经表露出满意并且愿意出仕的想法,但三人不是普通人,还需要让王灿给三人铺上一个台阶,让三人进入益州。 大凡才德兼备的贤才,都有傲骨。 所谓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王灿若认为刚才已经得到三人的青睐,就可以放心睡大觉,那就大错特错,最终无法得到三人的效忠。故此,王灿站在大厅中,先恭敬地朝庞德公和司马徽拜了一礼,谢道:“此来岘山,承蒙两位先生大恩,灿感激不尽。” 说着话,王灿又长身揖了一礼,表示感谢。 然后,王灿目光一转,看向徐庶、石韬和孟建,心中激动不已。 这三人是进入荆州最大的收获,获得几个刺史之才。王灿平复内心激动的心情,拱手道:“三位先生才华过人,身怀治国之略,正该将一身本事用于经世济民。灿恳请三位先生下山,入我益州,造福一方百姓。” 说话的时候,王灿言辞恳请,露出诚挚的眼神。 徐庶客居荆州,在庞德公门下学习,早已经有不错的名声。这期间,刘表曾几次邀请徐庶过府,想将徐庶收为己用,都没有成功。 似徐庶这样的谋士,目光如炬,已经看穿刘表的本性。尤其是刘表入主荆州,平定荆襄后不思进取,固守人人欲得的荆州,让徐庶不看好刘表,都没有答应刘表的请求,继续隐居山林,在庞德公门下学习。 王灿求贤,欲匡扶天下,是志向远大而有抱负的人。这样的人,徐庶才愿意归顺。一个顶尖的谋士,绝对不会跟随一个固步自封的人。 刘表年近五旬,已经失去锐气。 乱世当中,不争强好胜,最终只有湮灭,徐庶知道刘表的心思,便没有出仕。 到后来,刘表设宴,徐庶在宴席上看见王灿大展神威,便动了心思,准备毛遂自荐,施展一身才华。现在王灿主动求贤,正中徐庶下怀。他站起身,几步走到王灿跟前,纳头拜道:“徐庶,拜见主公,此生此世,愿为主公驱策,肝脑涂地,至死不渝。” 徐庶的话说得斩钉截铁,非常的坚定。 历史上,徐庶就是一个认准了谁是君主,便不会改变的人。 他归顺刘备,为刘备献计灭敌,最终因为老母亲的事情,不得不北上许都,成为曹操麾下一个臣子。但徐庶终其一生,没有为曹操献过一条计谋,所谓身在曹营心在汉,便是如此,可见徐庶当得起‘至死不渝’四个字。 紧随徐庶,石韬和孟建也站起身,拜道:“石韬(孟建),拜见主公!” 成了! 王灿心中欢喜,赶忙伸手扶起三人,说道:“灿能得三位先生相助,如虎添翼啊!” 这时候,崔钧稳稳地坐在一旁,看着徐庶三人归顺王灿,心中蓦地觉得错过了一个好机会,有些欣羡三人的情况。不过,他性子懒散,不愿意受官场的约束,便不想入世为官,能够在山林中与友人谈天说地,也是一大乐事。 “啪!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