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2节 (第2/3页)
“陛下,刘大人之言甚为有理。王灿此人狼子野心,已经是丧心病狂,若是王灿入主长安,他肯定会像董卓一样,肆无忌惮,目无纲纪,到时候陛下永无出头之日,请陛下三思!” 伏完宁愿相信曹操,也不愿意相信王灿。 毕竟,刘协的圣旨传出后,曹操接受了圣旨,而王灿置若罔闻,领兵杀到长安。 而且曹操领兵抵达长安,是刘协一纸诏令才领兵抵达的。故此,在王灿和刘协之间,伏完宁愿相信曹操,也不愿意小皇帝落入王灿之手。 董承也站起身,说道:“陛下,曹操虽有野心,却忠于汉室。昔年董卓入洛阳,曹操曾刺杀董卓,又发檄文讨伐董卓。陛下受难,曹操起兵奉迎陛下。如此之人,虽然稍有瑕疵,却还是忠于陛下。如今王灿凶猛难挡,陛下何不离开长安,去投奔曹操呢?” 刘诞、伏完和董承的建议,不管是去洛阳,还是去投奔曹操,都不会留在长安,也不愿意被王灿控制。 “唉!” 刘协叹口气,说道:“诸位爱卿,即使朕有意离开长安,可没有士兵保护,焉能离开?” “额……” 众人听了后,立刻哑语。 他们刚才说得正欢,可真正要行动的时候,却没有力量去实施。他们想要离开长安,必须有杨奉的支持才行。因为杨奉招降了樊稠和张济麾下的西凉兵,已经控制了整个长安,没有杨奉点头,刘协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刘范苦着脸,说道:“陛下,臣曾经数次拜访杨奉,都被拒之门外,诶……。” 刘范说话后,其余的几人也跟着说话。 或多或少,他们都曾经去杨府拜见杨奉,或者是去军营拜见徐晃,想要得到杨奉或者是徐晃的支持,却都被拒之门外。 刘协听了后,咬咬牙,然后摆手道:“都出去吧,朕仔细思索一番。” 几人相视一望,然后转身离开。 宫殿中,只剩下刘协一人。 …… 杨府,书房中。 王灿和曹操一战,牵动的不止是刘协和朝廷重臣的心思,还牵动着徐晃和杨奉两人的心思。王灿击败曹操,取得胜利的消息传入长安后,徐晃第一个来到杨奉府上。 徐晃说道:“主公,王灿击败曹操,您准备怎么办?” 杨奉摊开手,脸上露出无奈的神情,说道:“王灿已经击败曹操,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还能怎么办?” 杨奉叹口气,又说道:“公明啊,你留在军营,不知道城中的事情。这几日已经有许多豪绅大族来府上,有意无意的劝我归顺王灿。由此可见,王灿此人早有准备!我们留在长安,虽然城中还有许多粮食,但势必不能长久,还是开城投降,归顺王灿罢了。” 语气中,杨奉透出一股不甘的意思。 毕竟,他控制长安自由自在,不受管束。一旦归顺王灿后,好日子就到头了,不可能继续潇洒自在,只能被约束着。 徐晃听了后,朗声道:“主公,对于末将来说,不管主公准备归顺王灿,还是准备归顺曹操,末将都一样。因为末将官职不大,只要能留在军中就行。但对主公来说,这就不一样了,归顺王灿和归顺曹操有着天壤之别。” 杨奉闻言,心中一急,忙说道:“公明,有话尽管直说。” 徐晃表面说跟他没有关系,可其中的关系却非常大。 早在徐晃第二次代表天子去曹营传旨的时候,曹操就有招揽他的意思,而且非常看重他,所以在徐晃心中,是偏向于曹操的。 乱世当中,君择臣,臣亦择君。 徐晃不是杨奉,他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的选择,也有自己的理想。在王灿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