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2节 (第2/3页)
又觉得岳冷秋风骨铮然,对朝廷忠心耿耿,非林缚小贼能比,当下又长揖拜倒,说道,“督帅误会下官了。制置使林大人中旬就率兵收复睢宁,淮南诸城也多安好,但制置使收复睢宁后,便无意进取,有意与流匪媾和,招降流匪。江宁无人能决此事,派人去京中请旨,京中请旨拖延时日甚久,下官特向流匪借道,进徐州来跟督帅讨个主意……” “什么,收复睢宁有半个月了?”岳冷秋转悲为喜,没想到竟是这个消息,一时有些错谔不及,站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左右诸将也都又惊又喜。 “确是。”刘庭州说道。 岳冷秋当下请刘庭州去南城门楼子里说事,只让三五亲信将领及徐州知府药思成在场,倒是说到半途,楚王元翰成跑了过来。 楚王元翰成与庆裕帝是堂兄弟,是德隆帝及当今圣上的远堂叔父,担任过宗人府宗令,在王室里声望颇高。庆裕帝遇刺驾崩,他就来徐州就藩,再也没回过京中。 刘庭州当下就将这多日来淮泗的最新形势细细说给众人听,为免节外生枝,没有说林缚欲对马家下手的事情。 “此厮可恶,有形势破贼,却纵贼归山,与贼媾和,有心养贼自重,与梁曹之辈有何区别?”楚王年届花甲,说起话来,花白的胡须一颤一颤的,叉腰怒目,“我等绝不可遂了他的心意……” 楚王早年在京中主持宗人府,在诸王之中,算是少有干才者。徐州被围以来,楚王就亲自率王府卫队登上城头与流民军作战。 虽说王府卫队就那么一点人,但楚王能身先士卒,不畏箭矢刀矛,比岳冷秋出现在城头,更能振备守城军民的士气。 岳冷秋没有吭声,手按着腰间的佩刀,暗暗思量。 他也非今日才认得林缚,这淮泗之间,林缚手里掌握的精锐是唯一能决定战局走势的,林缚不愿打,就算往他头上泼再多的脏水都没有用,再说这徐州也给围得太久了。 刘庭州在来徐州之前,也坚定认为要打,但看到徐州城如此情形,也犹豫起来。城头兵卒面黄肌瘦,有如叫化子兵;城头已有数处崩坏,流民的攻城土台,差不多都给南城围满;城下已成大湖,黑沉沉的屋面、瓦檐浮在水面上,几乎看不到落脚之地,实难想象徐州还能坚守多久。 当下议招降,流匪借机调整部署,徐州也未尝不是借这个机会缓一口气。 “如今看来,流匪愿意接受招降,也不失为权宜之计,”刘庭州说道,“江东郡总还要岳督站出来主持大局……” “那就招降吧。”岳冷秋说道。 “怎么招法?城外贼人如何才甘愿受招?”楚王元翰成问道。 这倒是个问题,流匪没有给打痛、打残,甚至在局面上还占着优势,没有足够的好处,又怎么甘愿接受招安?不过流匪既然送刘庭州进城来,说明还是愿意接受招安的。 “先谈封官赏爵,看他们到底有多大的胃口……”岳冷秋说道,他身为江淮总督,对招安事有从权处置的权力,倒不用等京中有旨下来,才能谈招安事。 “下官没有其他能耐,跑跑脚,当个传声筒,可以。”刘庭州说道。 “也不急于一时,刘大人过来,先歇息一晚,再去城外招降流匪。”岳冷秋说道,又对麾下部将说道,“尔等出去激励士卒,便说王师屡破流匪,歼敌数万,兵克睢宁,不日即将率兵抵至徐州,其他事不要泄露分毫,以免使士卒守城之意志松懈。” 刘庭州进徐州以来,吃住都在南城门楼子上,指挥所也在南城门楼子里。其他人散去,刘庭州才问到陶春的情况:“陶将军怎未随刘大人过来?” “泗阳被围时,陶将军身负重伤,此时在山阳养伤,不良于行,”刘庭州从怀中掏出三本密折,递还给岳冷秋,“岳督的三本密折,总究是没能用上……” “无事便好,无事便好,”岳冷秋边说边将给汗渍浸得发黄的折子本接过来,翻看确认过,才放在桌角,说道,“封官赏爵,未必能填饱流贼的胃口。流贼贪的是徐州,刘大人也以为徐州能割给他们吗?” “制置使欲在淮安拥兵,恐怕打的也是在徐州养贼的心思,”刘庭州无奈说道,“怕就怕制置使私通流贼,这边更无良谋啊!” “怕是未必,”岳冷秋翻开第三本密折,提笔将淮东划掉,添了“徐州”二字,“刘大人你去与流贼谈招安事,看徐州制置使能否填饱其胃口……” “当真要让他们心愿得遂?”刘庭州问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