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5节 (第3/4页)
可以,即使黄册的秘密这时候泄漏出去,也算不上多少大的事情了,有些事情也不仅淮东一家在做。”秦承祖说道。 所谓的黄册,实际是淮东的兵户编册。林缚进入崇州之后,在安置流民的同时,将流户丁壮另编一册,作为淮东潜在的可召募的兵员。 民兵轮训工作,也主要是对编入此册的流户进行。 只是此前这项工作都严格控制在崇州县境内,林缚这是要一下子铺开,除了鹤城,更要向淮安、海陵腹地延伸,也说林缚嘴里所说的七堡屯寨。 捍海堤从鹤城到盐渎段还刚刚动工,但在过去近一年时间里,淮东军司在从鹤城到盐渎、每隔三十里修筑一座、共修七座驿堡。 按照对外的说法,修筑驿堡主要是为修捍海堤提前做些准备,修成之后就可以同时分七个工段着手修捍海堤。有驿堡做后盾,工辎营将卒的驻营以及修堤物资的准备跟存储,都极为便利,减轻地方上的负担,能很大提高修堤的速度。 还有一个就是等大堤修成之后,堤上修驿道,驿堡可以充当驿站、驿馆。 这是林缚在修堤之前对外的说法,不过等七座驿堡修成之后,好些人就觉得修得未免太坚实了一些。 每座驿堡都两百余步见方,青砖夹墙,内夯粘土,墙高三丈,墙基足有两丈宽,堡内基台,将与修成后的捍海堤等高。 每一座驿堡仅青砖就要用去十五六万块,此外还要千余石白灰、数百石糯米,成本高得惊人。相比较之后,盐铁司在盐区修筑的哨堡,顶多算又矮又小的土台疙瘩。 在驿堡建成之后,林缚就直接以驿堡为基础设了屯寨,任命屯吏,召募流民开垦荒地,种菜种粮。对外的名义,是要为修堤的兵卒、募工供粮供菜,节约银钱支度。 对此,盐渎知县胡大海只敢到刘庭州面前去诉苦;建陵、皋城两县的官员索性是装聋作哑。 皋城、建陵、盐渎三县本身就有大量荒地、荒滩以及难以垦种的湿地、沼泽,由于捍海堤修在盐场那一侧,盐场也有大片的土地给划在捍海堤的内侧。 当世产盐主要采用煮法,所以盐区都要保留大片的草料地,提供煮盐所需的草料。划在捍海堤内侧的盐场区域,实际上都是保留下来的草料地、草场以及盐户的居住地。 屯塞垦荒,除了开垦盐渎、建陵、皋城三县的荒地外,还侵占了相当一部分盐场的草料地。 盐监院的官员更是有苦说不出,要是敢抵制,淮东军司立即就能依靠七座屯堡,将私盐流出的路子彻底给掐断了。 相比较给淮东军司侵占一些草料地去,私盐给彻底掐断的损失,盐监院的官员更承受不起。 林缚选择走东线回崇州,就是要沿途视察七座屯寨的准备情况,这才是他将势力渗透到淮东腹地的最坚实一步。 第72章 昔日童子 林缚从清江浦登岸就南行,到延清屯寨才知会盐渎、建陵两县地方。 虽说淮东军司管不到府县民政、财政,但胡大海还是怕林缚给他小鞋穿着,顶着火辣的日头,与县尉各坐一顶小轿,在十数随扈的簇拥下,走了半天,临黄昏才到延清。 赶到延清时,建陵知县董文彪率建陵官吏早就过来,胡大海心想从建陵过来怎么也不比从盐渎过来近,暗道:董文彪倒是晓得讨好,愣是赶在他前面来添猪倌儿的屁股,暗里啐了一口,很看不起董文彪的人品。 抬头看着延清屯寨,寨墙比盐渎城墙还要高出一丈,皆青砖砌覆,垛口处还露出值守将卒的身影,大热天让人看了黑森森的心冷。 屯寨才两百余步见方,集结于延清的工辎营辎兵有八千余人。除了营田官厅、工造官厅、指挥棚及诸司所设在屯寨内外,八千余辎兵分五个营寨驻于延清工段线上。 筑堤主要由辎兵负责,但后勤保障事务,各工段的工造官厅都会从地方招募了人手以补人力的不足。大量的物资进出,人员进出,使得延清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