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4节 (第2/4页)
诸县官员,不认识他的人很少。 林缚指派李书义带人进户曹任丁田典吏,负责丁田、税赋、支度等用,用意也够明显了。 地方财权都在户曹,主要也是分丁田、税赋、支度三类事务,林缚要直接掌握海陵府,不把袁可立架空不行。 “依着崇州的规矩,从明年夏税起征算起,海陵府诸县免除一切丁税及人头摊派,诸位大人回去之后,要立即张榜公示,广而告之,”林缚说道,“而在年后,诸县核查丁口、勘定田亩、重新定等,也要立时展开!诸县田户在春三月之前,向衙署实报丁口田亩之数,夏税并入起征,不作惩罚;春三月之后,欺瞒而给核查出来的,均以实数计罚五年田赋;欺瞒而阻挠核查的,诸位大人回去,先将大牢修整好……” 大杀器终于是来了,董文彪等诸县长官都面面相觑。 董文彪壮着胆子,说道:“大人所言,都是海陵府诸县急迫之事,耽误不得,只是县里人手匮乏,而且县里胥吏与地方盘根错节,也未必能使唤得动……” 很多事情坏就坏在胥吏头上。县辖地百里方圆,朝廷派遣的官员,通常只有两到三人,具体的事务,都要依重地方上的胥吏来做。胥吏若是想在底下捣鬼或者阳奉阴违,官员往往是觉察不到的。 “无妨,”林缚说道,“崇州在这些事情上有些经验。既然县里开口求援,除了之前举存的史员,再给每个县举荐十人下去,专司其事……” 崇州大造工事,修捍海堤最多时超过十万人,不要说人员组织了,筑堤物资的供应,都需要大批的后勤人员。 从早期的上林里、西河会,直到崇州地方势力对淮东的认同,以及海商势力大规模南迁,都给林缚带来大批的人才。特别是崇州地方势力对淮东的认同,以劫案童子为代表的崇州读书子弟加入,为淮东带来大量的基层吏员储备。 海陵县共有五县,除崇州,此外就是海陵、兴化、皋城、建陵四县,一县再选派十人,也不过四十人,大不了让农学堂这批学员提前结业。 第26章 粮食 府县官员在崇州住了一夜,到年三十才各自返回,路途遥远的,甚至都赶不上陪家人过年节。到年初五,府衙所属的官吏,都要到崇州来报道,而后都要在崇州署理公务——时间赶得跟催命一样,众人是怨声载道,却不敢表露出来,就怕小辫子给抓住,就是破门灭族的大祸。 对海陵府进行整顿,具体的计划,是林梦得、胡致庸、李书义、李书堂等人负责,不过要林缚出面主持。也是忙碌到年节将至,才歇一口气。 得闲邀林梦得、胡致庸、李书义、李书堂等人到山后的梅园里赏梅。 “李书义负责海陵诸县编丁定亩,他原先在崇州县的事务,该由谁来负责?”林缚问林梦得。 “王成服能够胜任。”林梦得说道。 “那鹤城巡检呢?”林缚问道,“鹤城的担子,不比崇城轻啊!” “我建议致庸过去,”林梦得说道,“津海粮道西移鹤城,鹤城以后大力发展海港、渔场捕捞、纺织、造船、冶铁等事务,与观音滩有异曲同工之妙,致庸过去最合适!” 林缚看向胡致庸,问道:“你自己觉得如何?” “大人要我去哪里,我便去哪里。”胡致庸答道。 “这算什么回答?”林缚笑问道,又说道,“那就这么定了!不乐意也别怨我。” “鹤城南屯的朱艾能力颇强,是不是调他随书义做事?”林梦得又说道。 朱艾最初献盐渎捍海堤图,入淮东做工造官,又做屯长,林梦得此时举荐他给李书义当副手——林缚点点头,说道:“行,调他给书义做副手不错。” “有半年时间,编丁定亩的事情也差不多能做成了,”林梦得说道,“倒是不晓得海陵四县,税粮能增加多少?” 淮东两府,也就崇州、海陵两县好些,其他县的灾害情况都比较严重;便是到后世,苏北地区都是传统的穷困县市,经济要远比苏南地区欠发达。 编丁定亩与减免丁税杂捐,对地方税赋的作用是一加一减。七月中旬,林缚就将诸县举荐吏员,主要是将诸县的情况摸清楚;半年的时间,实际上也只能摸个大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