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4节 (第4/6页)
轩然大波,不少人当场便大骂起了那些逃兵,而有的人家有子弟在刑天军当兵的,则都大吃了一惊,不等回家,就赶紧找人捎信给他们的子侄,让他们千万要在刑天军中好好干,切莫干出当逃兵的事情,省的他们全家人以后都没法在这里谋生,以后一辈子都跟着他们抬不起头。 在阅兵之后,观看过刑天军阅兵式的不少村民回到了本村之后,保长们立即便趁热打铁,组织当地各村各庄之中的乡兵队开始练兵,顿时在当地掀起了一股练兵热潮,肖天健随即也下令将一大批刚刚缴获的刀枪兵器,下发至了各地的乡兵队之中,换掉了他们刚刚组建时候,手中拿着的那些棍棒锄头,顿时使乡兵队的装备质量上了一个台阶。 而这些保长们,都是刑天军以前的老卒,全部都接受过刑天军的系统训练,虽说不见得能达到新兵营教官的水平,但是利用农闲操练乡兵,对他们来说还是绰绰有余的,故此不用肖天健去督促,乡兵队的战斗力也很快便会得到质的提升,这些当地的乡兵,迟早都是刑天军的后备力量。 (第二章到,下午再更一章,大家监督我!) 第一百四十四章 少年营 而这一次阅兵,还有一支队伍绝对值得一提,那就是刑天军中一支比较奇怪的队伍,全都是由一些十三四岁的少年组成的队伍,也就是刑天军在年后才正式成立的少年营。 而这一次阅兵,连带这支新生的少年营也一并参加了阅兵式,所以对于刘耀本他们这帮少年营的小子们来说,无疑也让他们好好的扬眉吐气了一番。 说起来少年营,还要从年前说起,在刑天军刚刚在这里站住了脚跟之后,肖天健便令各支外出打粮的队伍,随行从外面带回来了不少的孤儿,而这些孤儿之中,年纪小的另外编成一组,派了一些刑天军中的健妇负责照料他们,而年纪在十二岁到十五岁之间的孤儿,则被一股脑的编入到了少年营之中。 少年营基本上和其它义军之中的孩儿兵有点类似,各支义军之中,往往也都有这样的情况,像高迎祥、李自成等义军首领们,起事很早,这么多年征战下来,军中不少将士都战死沙场,留下了一些孤儿被收养在军中,许多人都认在了这些头领下面当了义子。 但是刑天军毕竟成军很晚,军中将士至今还大多都是光棍,所以收养的孩儿兵数量很少,但是肖天健却没有忽视这些少年的存在,而是打定主意,要将这些少年们培养成未来刑天军的骨干力量,而原来只有几十个孩儿兵,对于他来说,数量还远远不够,所以便着令手下在打粮的时候,注意收留一些各地流浪的少年,带回莲花寨统一进行培养。 而这个世道上,眼下最不缺少的就是这些流浪的孤儿,往往有很多孩子们的父母都死于饥饿抑或是战乱、疾病之中,留下他们到处流浪乞讨为生,其中绝大多数人根本无法活到成年,不是被饿死,就是冻死,甚至是被人杀了当粮食吃掉,可以说命运十分凄惨,以前刑天军自己都没有落脚的地方,所以即便是遇上这样的孤儿,也无力带上他们,而现在有了肖天健的这个吩咐之后,于是在年前年后打粮队很快便从外面带回来了不少的流浪儿,短时间便使得少年营的人数达到了三百余人。 肖天健在年后亲自主持组建了这个少年营,对这些收容来的少年进行统一的军事化管理,像原来刑天军之中刘耀本那帮孩儿兵们,则都被暂时拔擢成了少年营中的小头目,负责协助教官来管理这些新到的少年们。 对于这些少年们,肖天健专门又为他们配置了一些教书先生和教官,每日教他们读书习武,同时还由老带新,让像刘耀本这样的早期被肖天健收留的孤儿们,带领这帮新收的少年们做事。 他们每日的生活基本上和新兵营差不多,但是远没有新兵营的新兵那样训练的辛苦和严苛,他们半天读书,半天习武,生活上肖天健也给予他们相当的照顾,每个人都发给了新衣服,伙食质量也基本上可以说是军中最好的,几乎赶上战兵的伙食质量了,不说每天有肉吃,起码隔三岔五的,会给他们改善伙食,弄些荤的东西给小子们解馋。 对于突然间受到这样的待遇,那些新到的少年们各个初到的时候,几乎都感觉跟做梦一般,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一个个对肖天健可以说是感激到了极点,绝对没人敢在这里胡闹不听话,生怕失去了这样的生活。 所以少年营虽然都是一些半大孩子,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