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明_第21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4节 (第2/6页)

的意见,立即改变了以前分配土地的那种办法,规定凡是刑天军查没的土地皆暂时归公,流民如若想拿到土地,就必须先有壮丁入刑天军当兵,其家人暂时可以获得土地的寄养权,一旦当兵的在军中立功,土地才可以正式转入他们家人名下,而且军功越大,所获土地越多,以此来刺激当兵的斗志和士气。

    除此之外,肖天健还命人用金银铜铁四种材料,以不同比例在汝阳县城中招募工匠铸造出了一批勋章,正式推出了刑天军的勋章制度,这种勋章被称作刑天勋章,以功劳大小不同授予兵将不同等级的勋章,以表彰他们的军功。

    凡是拿到勋章的,以后在刑天军辖地之中,便可以受到不同的优待,甚至规定非刑天军系统的官员,见到佩带勋章的兵将的时候,都要自动避让,并且对其行礼,以此来刺激兵将们的荣誉感,提高当兵的地位。

    明朝军纪败坏,其实是有其原因的,许多犯罪之人,都被发配到了军中当兵,以至于使得军队之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罪犯,像这样的军队,自然是不可能受到人们的尊敬的,当兵的地位之低,也就自然可以理解了,叫他们丘八都是客气的,谁要是跟当兵的沾亲带故的话,都不好意思在街上跟人家打招呼,指望这样的军队想要建立荣誉感,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肖天健才会想到了勋章制度,就是想要提高刑天军部众们在辖地中的地位,使辖地民众改变以前那种瞧不起当兵的态度,让当兵的产生出荣誉感,觉得当兵是可以提升他们社会地位的一种途径,而不会像明军那样,基本上被人视作为贼一般。

    当然勋章发放之后,也不是不能收回的,一旦当兵的严重违反军纪的话,便可以剥夺他们的勋章,令其交回勋章,但是只要没有犯错,刑天军的兵卒在以后有朝一日退出军队之后,便可以将勋章带回家永久保存,作为传家之物,持有这种勋章的人,归乡之后还可以按照勋章等级不同,在税收以及任命保长方面,受到优惠。

    这么一来消息一出,在刑天军之中顿时便掀起了热潮,一个个兵将们都摩拳擦掌的卯足了力气,准备未来上阵怎么也要拼命,拿回一个这样的勋章,回去之后好光宗耀祖,练起兵来,自然是更加卖力了起来。

    而勋章制度不过只是个小插曲,在拿下了这三个县之后,肖天健便再一次宣布扩兵,原来的二三四以及教导营,就地扩编,各自一分为二,补充新兵扩编成了八个全新战兵营,从普通兵卒之中拔擢一批精兵充任伍长和什长,作为新营基干,为了保证战斗力,几乎是一个老兵负责带一个新兵,虽说短时间之内,各战兵营战斗力会有所降低,但是用不了多久,这些战兵营便可以恢复到以前的战斗力上。

    除了战兵营之外,各县各乡也就地开始推行保长制,组建当地的乡兵营,以乡兵营为主构建刑天军辖地内的地方武装,负责保卫地方的职责,以免牵制刑天军核心的主战兵力。

    经过这样的一通忙活,刑天军在豫西的实力迅速的飞涨了起来,单是战兵营便扩编到了八个,兵力直逼一万人,再加上几个暂属辅兵的新营,一旦有事,便可以调动近两万可参战的兵将,除此之外,在刑天军实际控制的五个县,还迅速的以保长制为核心,组建起了十几个乡兵营,这些乡兵营虽然不能拿来进行野战,但是用来守庄守堡却还是可以的。

    但是扩编带来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虽然刑天军入豫之后,数战皆胜,也缴获了不少的武器,但是盔甲却缴获数量相当有限,使得原来战兵营几乎人人有甲,到现在却只能近半人有甲,使得战兵营的防御能力被削弱了不少,随之而来的也就一定程度的影响到了刑天军的战斗力,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刑天军底子还太薄,虽然他们在山西阳城有大型的铁场以及匠作营,但是毕竟产能有限,现有的产能基本上集中在了打造兵器方面,一直以来还无法大规模的打造盔甲,装备军中使用,现有的盔甲也基本上都是靠着缴获所得,想要给所有兵将装备上盔甲,别说是刑天军了,就算是官军也没这样的能力。

    另一个就是武器的问题,四个战兵营原本鸟铳抑或是自生火铳的装备比例都达到了四成左右,教导营甚至达到了五成左右,可是一经扩编之后,八个战兵营的火枪装备比例便下降到了两成左右,使得刑天军的远距离杀伤力大幅降低了不少。

    年后虽然山西老家的匠作营开足了马力生产,并且继续扩大产能,但是顶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