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9节 (第4/6页)
毁城垣,让后面追来的官军即便是收回这些城池,也没法据城镇守了,如此一来,以后他再回到这些地方的时候,便不用再费尽攻城了,这为他以后进占整个中原也打下了基础。 可是一直这么绕圈子下去,也终归不是办法,左良玉和各方官军现在都开始朝着豫中汇集,想要堵住他,将他绞杀在豫中平原一带。 而他们虽然沿途依靠着缴获的粮秣,补充了一些物资,可是毕竟沿途投奔他的流民和地方武装太多,虽然大部分人被肖天健发予少量口粮,让他们朝着豫西一带刑天军辖地行去,可是队伍还是一直在不断的扩大,他不得不一边走,一边收编一部分队伍,在边走边打之中还要训练这些新编的人马,使之可以配合他们主力行动,仅仅一个月多月的时间,他麾下的兵马便从出来时候的一万人不到,扩增到了两万多人,原来充作辅兵的预备营只有两个,到这个时候已经扩编成了五个超编预备营。 而他们在出来之后,不可能获得辖地内的物资补充,所以只能凭借着他们的缴获之物,将这些新收编的人马武装起来,其中还要拜汝宁一仗从黄得功和孙应元哪儿缴获了不少的兵器,才勉强把这些新收编的兵马给武装了起来,不过想要让他们达到主力队伍的装备质量,在这种机动作战之中显然是不可能的。 于是这些预备营的人马,多装备一些杂式武器,使之拥有一定的战斗力,使之能配合主力行动也就可以了,可是带来的问题是兵力的增多,对粮秣的消耗也越来越大,使得刑天军的物资逐步的开始出现了短缺的情况。 到了这个时候肖天健和李进德观望左良玉等路官军的动态之后,于是转而下令停止行动,就地扎营,收拢散开的兵力,陈兵于杞县城外,仅用了半天时间,便攻克了杞县,挥师进入到了杞县县城之中。 而这一次肖天健没有再下令拆毁城垣,而是下令大军齐集在了杞县县城周边,围绕杞县县城,扎下了数座坚固的营盘,只待左良玉率部攻来了。 (现在我可以说,我完成了自己的承诺,春节期间没有断更,虽然成绩不好,分类榜跌到了第六名,总算是没有辜负还在追着本书看的弟兄们!我知足了!昨晚喝大了,呵呵!居然没忘了更新,自我标榜一下!) 第一百七十七章 小常原之战1 而就在肖天健率部出征攻向汝宁府的时候,罗汝才和刘宝也开始在渑池一带集结起了四师的兵力,同时也开始调动起了卢氏、永宁等地的预备营,纷纷进入到了作战的状态。 自从去年曹文耀在渑池一战之中兵败身死之后,陕州便陷入到了一片恐慌之中,整日间担心刑天军随时可能会对陕州发动进攻。 本来陕州官军的兵力并不算少,可是曹文耀一败之后,损失了不少的兵马,剩余的官兵虽然逃回了陕州,但是经过几个月下来,陕州地域狭小,加上西侧还受到刑天军的威逼,大量的老百姓这两年间,都逃离了陕州,跑到了临近的刑天军控制区谋生去了,以至于陕州现在城外各乡几乎是数十里之内难见人烟,就连陕州城内的人也因为粮食缺乏,不得不迁出了陕州城,要么跑到陕西那边谋生,要么就直接选择进入刑天军辖地谋生去了。 以至于到了崇祯十一年的时候,陕州还可控制的区域之内,十里八乡几乎都看不到什么人烟,许多村子都就此废弃,大批的粮田都被撂荒,仅剩下少数几个大户的庄堡,还住的有人,可是这些庄堡之中的大户也都不在听从陕州官府的调遣,各自养兵据堡而守,就连官军来也照样放箭开打,形成了一个个小股的地方武装,不愿再听从朝廷的管辖了。 所以陕州便迅速的衰败了下去,官员的令谕根本就出不了陕州城,经济上也变得极为困难,别说养活大几千官军了,就连官吏们自己吃饭都开始成了问题,为此陕州知州多次派人朝熊文灿抑或是洪承畴求援,希望能帮他们一把,可是现在他们自顾不暇,谁还有能力来管陕州这个地方呀! 这种情况吧单单是陕州存在,就连洛阳城也基本上和陕州差不多了,城内城外的老百姓几乎被官兵们抢的精光,不得不丢了自家的土地跑到了刑天军的控制区内生存,而粮食问题无法解决,兵饷无法发放,于是在陕州和函谷关的一批原来跟着曹文耀从陕西过来的官兵,便开始闹饷,大批官军讨不来粮饷,便四出行掠,转眼之间便变成了贼兵,本来几千官军,到了十一年三月间的时候,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