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3节 (第3/3页)
宦海沉浮,勾心斗角,霍荣早便身心疲惫,只是儿孙尚未能全部有成,他还不能撒手不管。 回到寿春堂,见霍老太君泪眼朦胧,霍荣不禁跪倒在霍老太君脚下。 “儿子,不孝,这老母亲这般年纪,还要受儿子牵连。”霍荣痛哭道。 霍老太君揩揩眼泪,哽咽道:“罢了,只要他们小的都平安了,我也无怨了。” 原身上就不好,又经这一番离别的感伤,霍老太君越发不好了,霍荣忙打发人去请的太医的。 不得已,又放了霍夫人出来侍疾。 …… 洪水泛滥一事尚未能寻得解决之法,灾民又来了。 大批灾民涌入京城,一日之间就见城中大街小巷满地饥肠辘辘的乞丐。 所幸如今是将近中秋之时,不冷不热,不然多少路有冻死骨的。 一旦人多起来,定不时生出骚乱来了,顺天府一时也忙乱了许多。 京城治安堪忧,便有人在朝上建议驱逐灾民,禁止灾民进城。 这方才说罢,那厢便有人极力发对。 “灾民原是走投无路了,倘若强行勒令禁止,只怕会生出民变来。” 这话让许多称是附议的。 “只是若放任了这些灾民,也迟早会生出变故来。” 一时间,朝堂之上,激辩不断。 祯武帝朝下看去,只见霍荣低眼垂眉,老神在在的,祯武帝道:“镇远公曾说对水务之事不甚通宵,可如今京城中灾民几乎成患,镇远公最是擅长用兵的,可有既不伤民,又解除京城一患的法子?” 这种时候定不能再一口推诿了,少不得会被人弹劾尸位素餐的,正好给了祯武帝拿办了的藉由。 但也不能胡乱出主意,以免事后搬的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所以镇远公将话在脑中又过了三遍,这才出列上前长揖而拜,道:“回皇上,臣以为刘大人说的极是。强行禁止只会激出民变来,可若是让灾民滞留京城也更不是上策,唯有引灾民自行离去才办法。” 这时太后王家一系的人,就道:“正是别处无可生存了,才到了京城来寻一条活路,若还有别的法子的也不能千里迢迢就来了京城的,所以说什么引灾民自行里去,就是无稽之谈。” 霍荣也不恼,心平气和道:“事在人为。” 这话引起了祯武帝的兴趣,一时走下龙椅,到霍荣面前,道:“镇远公能说出此话来,定有了良策,你且快快说来。” 霍荣又作一揖,道:“回皇上,是否良策臣不敢说,只是寻思多日觉着应该可行。就同方才王大人所说的,灾民是因别处无可生存,才来的京城寻一条活路的。寻甚活路?自然是为了一口吃食的。” 祯武帝连连点头。 霍荣稍顿了顿,“可若是禁止各家各户在京城中施舍钱粮,再令京郊郡县四处开了粥厂,又或开仓放粮,灾民为了一口吃食定没有再滞留城里的。” 祯武帝道:“这的确也是个法子,只是京郊九县粮草也不富裕,就是开仓放粮了也是杯水车薪,不解燃眉之急的。” 霍荣道:“皇上是知道的,灾民初现之时,便有人家开了粥棚救济灾民,可见京中不少人家还是有余力了,就是余力不足的,若是皇上能下道圣旨昭告天下,但凡到京郊开粥棚接济灾民的,朝廷自有奖赏做贴补,定又有不少人家响应。这样城中灾民便会自行四散到京郊郡县去,城中民患不攻自破。” “好,好法子。”祯武帝大步走回龙椅前立时就下了圣旨,一禁城中施舍米粮吃食,二赏京郊各县开粥棚接济灾民之善举。 圣旨一下,那些个高门大户虽不意在那点子赏赐,却在意名声,没有不前往施粥放粮的。 而看上朝廷贴补银子的,自然也不甘落后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