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6节 (第2/3页)
应道。 说罢这桩,太后缓了口气,又道:“近来外头的舆论渐散了,这马家真是扶不起的阿斗,一点事儿都做不好。” 王諲躬身立在不远处,却不接话。 虽说是谣言,但议论的却是朝政天子,可是杀头抄家的大罪,怕死的到底还是多,而那些不怕死以为一身正气代表民意天意的二愣子还是少,不够填顺天府和大理寺大牢的。 敢公然议论的都进大牢去了,舆论这才慢慢散了。 就在太后和王家都以为以天意为幌子,给祯武帝施压的谣言攻势渐没用之时,突然从南边传来先帝宗庙被天雷所毁。 一时间天下震惊。 太后和王諲却如得飞来横财,立时让众人上表,评祯武帝废内阁而重内廷,弊弃老臣能臣而扶持后生佞臣等等之政,有违人心,天理可见,降下警示,给祯武帝施压。 祯武帝看着一道道劝谏的折子,忽然拂袖将御案之上的凑表全都扫落在地,怒气氤氲,让殿内陷入气流一时凝滞,连呼吸都不能顺畅了。 司马空和钦天监就站在御案之下,见祯武帝震怒,他们诚惶诚恐地跪拜匍匐在地,屏气噤声。 到底是沉浮隐忍过的帝皇,祯武帝也只是扫落了奏章,并未迁怒于任何人,就听他道:“司马空。” “臣在。”司马空立时应道。 “查,给朕查。”不难听出祯武帝的磨牙切齿来,“既然是好好的天象,怎么忽然就降下雷雨来毁了宗庙的。” “臣遵旨。”司马空领旨,额上的汗都来不敢擦,紧忙去办差。 “王永才。”祯武帝又道。 王永才佝偻的腰背,上前道:“老奴在。” “传朕旨意,朕将泰山祭天。”为堵怏怏之口,祯武帝就算是天子也有不得不退让之时。 “遵旨。”王永才得了旨意也忙出去了。 当传出祯武帝要泰山祭天的消息后,果然一时舆论不再沸腾,祯武帝压力稍减。 …… 那摩海堤防之上,霍荣和三皇子冒雨查看,心下都已有了意思。 回到暂做住处的民房,二皇子早已等候在内。 “三弟,镇远公辛劳了。”二皇子上前迎去,还亲手接过霍荣的湿透的蓑衣斗笠来。 霍荣恭敬道:“臣愧不敢承,为圣上和天下百姓分忧,是本分。” 二皇子也不和霍荣纠缠这些个冠冕堂皇的话,笑道:“镇远公和三弟这番巡查下来,可见有弊端了?” 霍荣也不急着答,而是让人先取来了当年建那摩海堤防之时的舆图来。 三人围拢,借着不甚光亮的油灯,看着桌上的舆图。 霍荣指着舆图的上的几处堤防道:“臣记得那摩海的堤防,前年圣上才又从国库中拨下银子加固修缮,可今年却又是这几处中的南堤决口。臣原以为是有人贪赃了修缮了款项,以次充好,才使用堤防不堪一击,可臣巡查过后才知,并非如此。原来是有人厚此薄彼,一心全用在了北岸堤防加固之上,才致如此的。” 三皇子一直未做声,只在一旁点首认同。 霍荣又指着舆图上的一处低洼处,道:“此处水势最是危急。才又接上游来报,京城降水所汇成洪峰将至,倘若再不及早泄洪,怕是这一带的堤防都不堪重负,至时堤毁洪水滞泄千里,就迟了。” 二皇子也点点头,“那不知镇远公以为该在何处泄洪,才是三选?” 霍荣坦然地看着二皇子,“自然是洪峰之下游了,且前朝建那摩海堤防时,已标注了行洪泄洪之处了,还用废什么心思想的。” 说罢,就好似什么事儿都不知一样地,指出两处来,“这两处是乱石滩,又是人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