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零一节 赵柔娘成了皇后义女  (第1/2页)
    批阅了整整一夜的卷宗后,饶是张越也是头昏眼花,浑身无力。    长长的伸了一个懒腰,张越看着自己一晚上的成果,微微的出了口气,一夜时间,看了三十多个年轻人的书稿,然后,又玩了类似精神分裂一样的s,代入了何休、龚遂、梁启超等大能的视角来审阅这些人的文字。    最后还得用自己的想法来修改措辞,尽力做到传播正能量。    “我也是苦逼……”张越摇了摇头。    但没办法,想要做导师,想要影响他人,特别是这些年轻人,就得用心。    这个工作,在现在来看,是纯粹的苦差事。    但假如将时间放大到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为单位来看。    影响力恐怕会超乎想象!    因为,张越批阅的书稿的主人们,每一个都是今文学派的未来大能。    其中能在青史留名者,起码有二三十人。    哪怕剩下的那些人,其实,单论影响力,恐怕也不会逊色于那些留名史书的人物。    毕竟,两汉时期的史书记述,基本只记录大人物和曾经影响国家、天下的名人。    一般的名人和两千石,基本都是被无视,最多只能在书上扮演路人甲乙丙丁。    譬如,著名的盐铁会议上,和桑弘羊对喷的上百鸿儒,却只有几人有幸留名。    后来的石渠阁会议上,参与者数以百计,但同样能留名者,十指之数而已。    只是,没有名字,不代表他们不牛逼,影响力不大。    所以,若能影响这些人,哪怕只是在他们思想里种下一颗种子,未来的收获都将是大的惊人!    走到窗前,推开窗户,呼吸了一下早上的新鲜空气,让脑子稍微清醒一点。    张越又想起了另一个事情,脑袋便又疼了起来。    他走到书房的一个角落,拿起被他前两天借助回溯功能,复制于这个时代的《伤寒杂病论》的书稿,眉头都要皱成一团了。    这抄书当然是简单。    无非是费点体力而已。    但怎么让这部书进入大众视线,并且被天下人熟知呢?    这就是一个天大的问题了!    自己推广、宣传?    可以是可以。    借着现在基本控制和治愈伤寒的东风,这部书稿只要打上‘张子重’的名头,就不愁没人追捧。    但问题是……    张越没这个精力,也没有这个能力去做这个事情。    毕竟,中医是很吃专业的。    什么阴阳辩证、脉象、对症下药。    都是需要很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经验才能玩得转的事情。    到时候,别人要问起,某某病人该如何救治?    张越怎么回答?    答不上来,那不就是虎皮戳穿了?    再一个,现在天子正到处宣扬,自己梦高帝神灵教授,而得药物,最后无私奉献,拿出来给天下人共享。    这时候,冒出一本几乎完美解决伤寒疫病的神书。    那不是打这位陛下的脸吗?    所以……    “再等等看吧……”张越放下这部书稿,揉了揉太阳穴,心里面寻思着:“再过些时日,找个机会,将此书做旧一番,然后拿去给天子装x好了……”    这倒是一个解决思路,甚至可以说是最好的办法了。    这年头,啥事都讲一个逼格。    古文学派的鸿儒们,将自己的著述,做旧一番,当成先人之作,然后到处忽悠。    医学界也是如此。    很多人都将自己的著述,包装成什么扁鹊、神农氏的遗作,借此扩大影响力。    若将此书,伪装成某个古人r神灵的著作,譬如赤帝……    然后……    一切就都可以完美解释了。    赤帝之作《伤寒杂病论》,乃赤帝子高祖皇帝以授当今!!!    不对……    张越想了想,觉得应该是高祖皇帝神灵不忍见天下苍生陷于水火之中,乃私盗赤帝宝书,以授当今,天子得书,不敢藏私,乃公之于众,授给天下,以解黎民之倒悬。    这样想着,张越就笑了起来。    只是……这样一来,这部书稿的一些内容就得删改一番了。    这个工作量,稍微有点大。    主要是要将此书之中的那些病例的描述文字改正一下,改成古代背景下,神农氏诊治病人。    还有就是,好像有点对不住张仲景先生。    但回过头想想,若此书提前问世,张仲景先生的宗族就不会大半死于伤寒。    而且,到张仲景的时代,若张越没有失败的话,那么那个时候,他假如依旧醉心医学,恐怕他的研究方向,也将不再是区区伤寒了。    而是……从中医基础发展出来的,现代医学科技。    毕竟,只要能踏上正规,两百多年时间,至少足够让汉室的科技水平,追上后世的二十世纪初叶甚至中叶的水平。    对此,张越是非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