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八章 马蜂窝 (第2/2页)
简直匪夷所思。 高句丽这边也才刚立了新君没多久,正如渊盖苏文所言,仍旧姓高,叫高位宫,是高伊夷模的庶子,不过年纪很小。 渊盖苏文回到高句丽后,利用兵权之便,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将所有异己尽皆铲除。 这自然引起了反对党的仇视,于是这群人想到借刀杀人,便把扶余人请了来,可惜扶余人根本就是一个棒槌,将孙策的友谊之手再次打了回去,以为打仗只需要个人武勇和人数优势,结果被渊盖苏文三下五除二的收拾得服服帖帖,总之是丢盔弃甲的离开了高句丽。 而渊盖苏文也凭此让高位宫坐稳了国主的位置,同时他自己也成为了无冕之王。 “宇文泰,你即刻联系辽东公孙度,将新罗被覆灭的事告诉他,请他出兵与我汇合,国内已经肃清完毕,该认真对付汉人了” 没错,宇文泰刷新到了高句丽,成为渊盖苏文新晋提拔的骨干将领。 “听闻公孙度刚和汉朝的袁氏有接触,正打算帮其赶走幽州的孙策军,此时,恐怕公孙度是分身乏术” “如果三韩失守,即使他帮袁家守住幽州,又能如何?只有彻底打退这里的汉军,辽东才能有喘息之机,所以幽州和三韩半岛孰轻孰重,相信他还是能分清楚的” 辽东处在幽州和三韩之间,对之前的时局而言,辽东地理位置优越,是大汉管不到的边境之地,更是东北各民族不敢招惹的存在。 可时下,却和高句丽一样,处在被孙策夹击的尴尬之地,但这里面尚有一个轻重缓急之分。 首先,幽州和三韩都不在孙策的手中,夹击之势未成,辽东和高句丽都还有打翻盘局的机会。 其次,幽州的后面是冀州、青州,这意味着孙策会有源源不断的兵力和资源,即使一时没有打下幽州,孙策也可以缓缓图之。 而高句丽和公孙度的身后则是三韩半岛,失去三韩半岛,也就意味着没了退路,当然他们也可以选择扶余,前提是扶余王既不痛恨渊盖苏文,又不仇视汉人。 所以,失去三韩半岛后,公孙度和渊盖苏文都不会有好日子可过。 反观周瑜的东北集团军,他们身后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短时间内,在三韩半岛上的汉军是很难得到补给,这也是为什么初春的时候,汉人会帮着三韩百姓耕耘、筑房、修路。 这是自给自足的最好方式,也是能收拢民心的重要举措。 毕竟跨海运输,有风险,更有时限。 “主公,后面有一骑,自称是高句丽使者” 不到一日,宇文泰就追上了前往幽州的公孙度大军。 对于高句丽这个时候谴使,公孙度认为一定不会是好事,一问,果不其然,新罗没了。 还真是祸不单行,也不知时对友太弱还是对手太强,公孙度只感觉自己双拳难敌四手,什么时候,他一个辽东大恶人,也成了香饽饽,到处有人找他求援,偏偏自己还不帮不行。 只不过眼下他正在前往幽州的路上,孙策已经敲响了袁尚家的大门,眼瞅着就要破门而入,正哭爹叫娘的喊救命。 可三韩的形式也不容乐观,新罗的灭亡标志着周瑜已经占领了小半个半岛,长此以往下去,只是刚在三韩半岛扎根的征东军,就会变得根深蒂固起来。 “辽东候,我家将军有一言,还请细听” 宇文泰是鲜卑人,不过却是一个汉化很重的鲜卑人,一口流利的汉语,让公孙度以为他就是一个汉人,不过也正因为此,才被鲜卑王族所驱逐。 当宇文泰把渊盖苏文的一番分析说出来后,公孙度身旁的一个白袍小将抱拳说道“主公,这位宇文将军说的非常有道理,属下以为,当回军三韩,与高句丽合军进攻征东军” “哦?君贵,何以言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