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3节 (第1/2页)
刘大夫放下药箱,看向榻上的孟清和,搭脉之时,表情愈发严肃。一时间忽略了定国公和兴宁伯过于亲密的姿势。 毫不意外,孟清和病了。 疲累交加,加上受寒,烧得厉害。 好在不是同成国公一样的症状,也不是让军汉们都扛不住的疟疾。刘良医开了药方,交给沈瑄,都是寻常的药材,大军中备得很足。 “今夜发了汗,若能退热,当是无碍。只不过……” “刘大夫不妨直言。” “在下认为,兴宁伯应当休养,不宜继续随大军前行。” 帐篷里陷入了沉默,沈瑄沉吟片刻,道:“此事本官自会斟酌。刘大夫暂且退下吧。” “是。” 刘良医离开了军帐,亲自叮嘱医户熬药。 沈瑄坐在榻边,带着薄茧的指腹,轻轻划过孟清和的脸颊,忽然被握住了。 “我没事。”孟清和感觉用不上力气,仍是攥紧了手,大脑中仿佛有个声音在不停告诉他,不能放手,“照刘大夫说的,喝过药,睡一觉就好了。真的,我一直在用赵院判的丸药,都养好了。这次是不小心,下次不会了。” 沈瑄没说话,定定的看着孟清和,黑眸中闪过莫名的情绪,突然俯身,覆在榻上,下巴抵在孟清和的颈间,轻轻蹭了一下他的脸颊。 “国公爷?” “恩。” 声音很低,孟清和心头揪紧,环住沈瑄的肩,用力抱紧。 “我没事,真的。”所以,不用担心。 “……恩。” 两人都没再说话,直到亲兵的声音在帐外响起,汤药熬好了,沈瑄才撑起手臂。孟清和却是一边烧得迷糊,一边呲牙。 无他,手臂麻了。 药很苦,孟清和很想一口悶,架不住沈瑄一勺一勺的喂。 不过三勺,脸就皱成了一团。 良药苦口,用得着苦成这样吗? 严重怀疑熬药时候加了黄连。 “国公爷……子玉……我自己来!” 美人再温柔也不成了。 气氛什么的,温柔什么的,全都是浮云、 谁说被美人喂药是享受?纯粹是遭罪,受苦! 孟清和用最后的力气抢过药碗,入手滚烫,险些扣到地上。 “小心。” 沈瑄又把药碗接了过来,托到极稳。 孟清和瞅瞅沈瑄,伸出手指,戳了一下碗边,指尖红了。 “国公爷,不烫吗?” “烫。”沈瑄轻笑,低头吮去孟清和嘴角的药渍,“药要趁热喝才更有效。我知道苦,十二郎暂且忍忍。” 勺子又递到嘴边,孟清和张开嘴,想起刚刚药碗入手时的热度,似乎,再尝不到一星半点的苦。 一碗药喝完,孟清和的眼圈有些发红。 或许生病的人都脆弱,不管不顾的抱住沈瑄,死活也不抬头。 “十二郎,先松开。” 就不松,爱咋地咋地! 沈瑄干脆把人托起来,拥进怀里,药碗放在地上,军帐里的人不出声,除非有重大军情,亲卫不会擅自掀起帐帘闯入。 “十二郎。” “恩。” “此次是瑄疏忽。 “不是!”孟清和终于抬头,“我说过是我自己不小心。” “终究……”大手抚过孟清和的发,“是我想得不周。” 孟清和想再说不是,却被沈瑄按在了怀里,“大军后日开拔,十二郎留下。” “留下?可……” “成国公虽无性命之忧,也不宜继续出征。十二郎留下,也当是为看顾成国公。”沈瑄略微压低了声音,“凭祥知县李庆青忠于朝廷,虽可托付,瑄却更信十二郎。” 明知是托辞,却找不出任何反驳的理由。 历史上,成国公朱能的确是在大军攻入安南之前病逝,永乐帝辍朝五日以示哀悼,并追封朱能为东平王,谥号武烈。 有了丁千户带回的新药,朱能的病情依旧严重,却熬过了生死关口,只要善加调养,不出意外,活上三四十年不成问题。 但以当前情况,继续统领大军是不可能了,留在凭祥调养是最妥善的办法。 “真要我留下?” “是。”沈瑄正色道,“一则是为十二郎养病,二则,大军过处,广西等地土官及番邦国主或请随军出征,或遣使来见,成国公重疴未愈,不便多费精力,随军将官朝臣皆有所短,或不能服武将,护无以说文臣。十二郎有勇有谋,当是最佳。”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